對于微軟來說,收購或許是其意欲稱雄企業搜索的第一步。
2008年1月,微軟為企業搜索市場點燃了導火索。在美國當地時間1月8日,微軟對外宣布以1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專注企業搜索的FastSearch&Transfer公司。無論是IDC的調查數據還是市場研究機構AMR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在企業搜索市場中,微軟已躍升至第二位,僅落后于Autonomy。2005年11月,Autonomy以5億美元收購企業搜索廠商Verity,至此在企業搜索市場的份額已飆升至80%。互聯網搜索的第一品牌Google(www.g.cn)也一直致力于企業搜索的發展,但與微軟的差距明顯,與Au-tonomy的差距更大,此次收購無疑大大加強了微軟在企業搜索方面的拓展力。
艾瑞咨詢(www.iresearch.cn)分析師田欣認為,從總體上來看,微軟是著眼于未來,這項投資也是長遠投資。也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這項投資卻可能加重微軟與Google和IBM(www.ibm.com.cn)在企業搜索領域的競爭。此次收購無疑又在強調當初微軟COO Kevin Turner的那句話,“沒人能從微軟的地盤搶奪利潤,我們不會和別人共食一個飯碗。”
按照目前微軟官方說法,希望通過將Fast企業搜索平臺與微軟現有低端平臺Search Server 2008 Express、Search Server 2008和Office SharePoi nt Server2007進行整合,為企業級用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IDC的調研顯示,目前企業搜索市場增長迅速,其中2006年的年增長率達到39%,市場規模14億美元。然而各種產品的價格和功能的差別很大,既有來自IBM的免費的OmniFind Yahoo Edition,也有價值數十萬美元的系統。
在過去的一兩年間,基于企業搜索市場的爭奪,微軟、Google及IBM等廠商間的火藥味越來越濃。起源于一款Google的搜索專用設備GSA市場表現不濟,2003年,Google高層甚至曾就是否砍掉企業搜索業務進行多次爭論。隨后,Google暗自發力,2006年發布了Google Mini,并集成了企業版桌面搜索功能,接著又推OneBox企業搜索設備的升級版及更高端的企業級搜索工具。
2007年6月,IBM對外發布了第一個企業搜索產品OmniFind企業版,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IBM將搜索、文本分析和可視化能力全部融入到OmniFind中。
也就在過去兩年間,部分企業搜索提供商主動退出市場,也有部分廠商紛紛加入。2006年7月,百度(www.baidu.com.cn)裁撤旗下的企業軟件部門,該部門所負責的業務之一便是企業搜索。當時百度對外的解釋是這部分虧損未帶來盈利。而甲骨文公司則在完成對TripleHop公司的收購后,開始挺進企業搜索領域,并于2006年3月,推出企業安全搜索軟件Secure Enterprise Search(以下簡稱SES)。為了進行產品推廣,甲骨文CEO拉里·埃利森甚至親臨日本東京的首發儀式,并將SES稱之為“本年度我們最主要的產品”。
微軟的此次收購是要補給在互聯網搜索市場上失掉的先機。來自Ovum的研究分析師Mike Davis認為,此次微軟的收購將迫使其它巨頭尋求收購高端搜索廠商,而一直有著強勁技術實力的Autonomy很可能是被覬覦的對象。
本次對Fast公司的收購僅僅是微軟意欲稱霸的第一步,也許下一步,通過與旗下其他產品的打包出售才是更實質也是最具威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