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閣或許經不住暗自竊喜:每逢經濟蕭條,沃爾瑪必能峰回路轉。在2007財年第四季度,這家全球最大的零售連鎖商利潤增至40.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上漲3.8%,有力回擊了去年的論點:沃爾瑪所代表的低價時代正在逐步消逝。盡管有些不好意思,但那些過去自稱喜歡梅西百貨購物體驗的顧客還是乖乖回到了沃爾瑪的貨架邊。在2007年,沃爾瑪經營時間在一年以上的門店去年四季度同店銷售上升1.5%,這是自2004年以來,其銷售增長首次超越美國第二大折扣連鎖Target。現在,李斯閣帶領沃爾瑪重回老本行,在美國4100多家門店里將低價促銷產品范圍擴大了20%。可見,沃爾瑪值得引以為傲的武器——比對手更會控制庫存和成本,尚有用武之處,而它所倡導的低價概念則再次成為美國社會的消費時尚。

考驗時刻 馬克·赫德
惠普CEO馬克·赫德早已被證明是成本殺手,當然,他還是個不錯的管理者。盡管美國經濟陷入低迷,但惠普今年第一財季的凈利潤及收入分別增長了38%和13%。
赫德還上調了全年業績預期。不過,考慮到近來人們對衰退的擔憂,惠普新財報更像一個科技公司界的短暫福音:美國市場的確面臨盤整,幸好還有新興市場的旺盛需求。但隨著全球對技術投資進一步縮減,這位CEO可能在2008年面臨上任來的最大挑戰。他必須證明自己是個出色的戰略制定者,能夠把握住PC市場的技術發展趨勢。靠壓縮成本進一步提高利潤率的方法已變得十分有限,惠普有必要更多地通過擴大銷售來提高利潤。
此外,在持續喪失市場份額5個月后,戴爾已略有回升。這無疑相當于一份無聲的戰書,惠普想在中心市場上擴大份額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錯誤”的代價 李國寶
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還在為當初可能發生的“不慎”、“口誤”付出代價,這位“泄密門”的主角因涉嫌道瓊斯股票內幕交易不得不繳納810萬美元罰款,以換取法庭和解。
李國寶曾任道瓊斯公司董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指控他在得知新聞集團收購道瓊斯后,違反保密職責,將該消息泄漏給了朋友,使后者在股票交易中獲利數百萬美元。
李國寶并為承認或否認該指控,但盡管如此,已經能夠證明在監管嚴格的資本市場,不管將違規行為如何淡化,同樣可能付出高昂代價。而健全的制度設計和執行,從來都是市場繁榮的基礎。
星展“領路人” 施瑞德
新加坡星展集團最近宣布,原花旗集團中國總裁施瑞德(richard stanley)將出任星展集團新的CEO,施瑞德將于5月1日履新。
47歲的施瑞德熟稔中國市場,1999年開始負責為花旗在中國鋪設網點,2005年成為花旗中國區CEO,2007年花旗注冊法人銀行,施瑞德隨即擔任花旗(中國)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施瑞德是花旗集團中國戰略成功的執行者,在CEO任期,花旗入股浦東發展銀行,2006年更擊敗競爭對手競購廣東發展銀行股權成功,被視作外資銀行在中國市場的突破。外界評價“他對中國市場非常了解,并且在處理與中國政府的關系方面很有技巧”。
這對星展彌足珍貴。作為一家小型銀行,星展正試圖在中國市場加速擴張,在眾多外資和中資銀行中取得“前五名”的位置,他需要的正是這樣一位輕車熟路的向導。
中國式離婚 朱云來
摩根士丹利決心了結它和中國國際金融公司13年來的恩怨,將持有的后者34.3%的股權出售給潛在買家,其中包括貝恩資本(Bain Capital)和TPG。
這將把一段傳奇歸人歷史。1995年摩根士丹利和中國建設銀行成立第一家合資投行中金公司,在當時這是真正的開創之舉。
很長時間里中金都是中國唯一的合資投行,幾乎在所有大型國企海外IPO中都充當了中方保薦人和承銷商的角色。
在中金逐漸成為國際一流投行的輝煌背后,是其內部摩根士丹利和中方人員的融合從未真正達成。前者未能參與實際管理,幾欲放棄,中金也由此成為一家具有內部人控制色彩的公司。
現在,摩根士丹利準備另辟蹊徑,爭取更多的主導權。最近它和中國華鑫證券計劃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券商,鑒于中國政策不允許外資同時參股兩家合資券商,摩根士丹利決定從中金順勢抽身。
而接手者將面對總裁朱云來為核心的強勢的中金管理層,對那些急于進入中國投行市場的國外金融機構而言,人股中金可能是一條捷徑,但也許更加繞遠。
“榜樣”夭折 杜德恒
曾經被認為在信貸危機中安然無恙的瑞士信貸也步其他知名金融機構后塵,成為危機受損者名單中的新面孔。而在不久前該公司還向投資者表示,已基本度過了金融危機最困難的時期。
瑞信CEO杜德恒(Brady W.Dougan)肯定感覺懊惱,盡管瑞信公布的28.5億美元的減計數額遠低于花旗、美林、摩根士丹利,特別是競爭對手瑞士銀行142億美元的損失,并且仍然實現盈利——2007年全年利潤為78億美元,但金身神話已大打折扣。
瑞信出現虧損的原因部分在于其交易員對債券“定價失誤”。通常采用所謂“市場價值法”給投資產品定價,但由于次貸危機導致市場嚴重失靈,常常沒有任何價格可作參考,做到這點尤為困難,因此即使瑞信這樣經驗豐富的機構也難以確定資產的價值。
瑞信的新變化說明目前這場金融危機遠未結束,各家金融機構中隱藏的黑洞和陷阱尚未徹底暴露,所有風暴平息的預言和獨善其身的夸口很可能都變做一次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