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微軟亞洲研究院第三任院長,沈向洋應當感謝谷歌。如果不是這家互聯網公司在搜索和互聯網廣告業務上給世界第一大軟件公司造成的巨大壓力,沈向洋和位于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也許不會得到這頗具歷史意義的機會。
為了能夠在搜索和在線廣告業務上追趕谷歌,沈向洋的工作內容不斷以此為核心發生轉換。2007年3月,這位42歲的前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被CEO鮑爾默增加了一份工作:搜索與廣告平臺集團首席科學家。4個月后,鮑爾默進一步委以重任,將新成立的重要部門——“互聯網服務研究中心”交給了他。到了11月,沈向洋再度往微軟的搜索核心進發——領導起微軟的核心搜索工程組(Core SearchEngineeringg)。

但沈向洋的真正價值并非僅體現在這一系列的個人職場升遷。之前在執掌微軟亞洲研究院時,這個300人規模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團隊,便“一直被認為是微軟內部效率比較高的一個研究院,甚至被認為效率要高于美國總部的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呂本富告訴《環球企業家》,這名互聯網研究專家對微軟亞洲研究院有過深入的研究。
由此不難理解,微軟亞洲研究院從2005年就開始扮演了微軟開發互聯網產品和服務的重要角色,微軟全球五大研發機構中,唯一的一個搜索技術中心就設在了位于北京的這個研究院,而在此前,微軟亞洲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幾乎與互聯網沒有任何聯系。
熱愛NBA職業籃球賽并以白人球星拉里·伯德為偶像的沈向洋,在尋找一條將這座遠離西雅圖總部的研究機構的成果真正、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的路徑。目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已有約200項技術已經進入從Office、Windows到JXbox之中,這種高效地將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和服務的能力,正是微軟在快速變化和演進的互聯網時代所急需的。
今天的沈向洋正在成為推動軟件巨人迅速“轉身”的重要角色之一,他將參與決定這個星球上最大軟件公司的未來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