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頭不高的蔡洪平并不是個小人物。2007年,他率領瑞銀在華團隊完成了20單IPO項目,其中既有中石油、太平洋保險兩樁A股市場的數百億元上市,也有幫助楊惠妍、彭曉峰、郭廣昌、潘石屹和史玉柱創造上百億財富的海外上市,在辦下半年全球遭受次級債危機影響而資本市場每況愈下,且瑞銀總部成為全球受次級債影響最大的金融機構的情況下,蔡的中國團隊可謂創造了不小的奇跡。他不停對外界宣布:“這是一個屬于中國增長型公司的、屬于中國獨特故事的、屬于香港資本市場的時代。”——僅從效果來看,這也是資本市場一個屬于蔡洪平的時刻。
爭議隨之而來,瑞銀過于強勢的銷售策略是否助長了泡沫?它所承銷的上市公司大多在2007年內跌破了發行價,其中中石油較上市之后的48元高位已經跌去了一半有余。當然,換個角度言之,蔡幫助他的客戶在市場最后的瘋狂階段成功實現利益最大化。
孫 瑋 張 亮
2007年12月20日,摩根士丹利發布了虧損35.9億元的第四季度財報,讓這一災難性成績顯得不那么致命的是,它同時引得了來自中國投資有限公司50億美元注資。此次投資行為的促成成者之一、摩根士丹利中國區CEO孫瑋,由此被視為了公司CEO約翰·麥克(John Mack)的拯救者。一個玩笑是:如果孫瑋還留在3年前供職的花旗集團,獲得注資、甚至被留在CEO(位置上的可能就是花旗集團CEO)查克·普林斯(Chuck Prince)了。
雖然孫瑋本人對此說法置之一笑——她說摩根士丹利與中投的合作由素與中國交好的“刀鋒”麥克設計了近一年——但即使麥克本人,也在中投投資案確定后,對孫瑋深表感謝:她于第四季度財報發布前6天飛赴紐約,展開了與高西慶、汪建熙等中投高層的最終談判,84個小時之間,她只睡了8小時,并因巨大壓力而胃痛不已,終于趕在財報發布前完成了交易。
孫瑋性格執著,極善言辭。2006年回歸摩根士丹利后,她讓一度在中國IPO承銷業務方面幾近干涸的大摩在2007年完成“U字形轉彎”,成為當年承銷中國公司海外上市項目最多的投資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