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發牢騷”變得不再瑣碎與無謂。
以下情景你是否熟悉?
心緒煩躁的你終于決定將堵在心里很久的郁悶一吐為快,找來好朋友,開始迫不及待地向他/她訴衷腸:上司的刁難、同事的冷漠、世態的炎涼、人心的狡詐……諸多不滿一齊涌現。發泄并不是最終的目的,你需要的是能解決問題的幫助,但通常情況下,你得到的不是隔靴搔癢或點到為止的安慰,就是發現彼此“同是天涯淪落人”,對方的際遇甚至更不幸。于是一番傾訴過后,只為自己毫無意義的行為感到索然無味。
我敢打賭,此時你們都在不由自主地點頭贊同。現在抱怨與牢騷已經不是絕望的主婦們的“專利”,競爭日趨激烈、環境日益復雜的現代商業社會強化了人類的這種天性。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錯誤的抱怨方法使“發牢騷”淪為沒有建設力量的貶義詞,喜歡抱怨的人也成為不受歡迎的人。其實,抱怨也可以是進步與發展的催化荊,但前提是——掌握抱怨的技巧。充分準備——沒錯,發牢騷也需要準備。在抱怨之前,你應該先想清楚為什么會產生不滿。是待遇不公還是得到了一個錯誤的指令,又或是買了一件偽劣產品。然后,就要像律師一樣為你的抱怨搜集“證據”。當它變得句句可查時,還有誰會指責你在發無謂的牢騷呢?此外,想清楚你希望通過抱怨得到怎樣的結果也十分重要——無論它是一個道歉、一個改正后的決策還是一件新的商品。最后,當一切準備就緒就要迅速開始行動。切記,等待得越久,獲得滿意結果的可能性就越低。合適的抱怨對象——無謂的抱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你找錯了人。因為抱怨的分量及涉及機構的不同,其中并沒有一個普適的規律,但仍有幾個可供參考的步驟與選擇。作為消費者的投訴栢對程式化,負有直接責任的基層組織永遠是第一選擇,若未得到稱心答復,再訴諸上級管理層或專門處理此事的部門。相關監察機構能為你提供一些如何使抱怨看起來有力的建議,當然,尋求法律幫助將是最后的“殺手锏”。在生活與王作中則應注意,只向你認為傷害了自己的人抱怨,而不要向其他人抱怨。如果針對某事已經表達過不滿,對方也給予了重視,那么盡量不要舊事重提,以免給人以“怨婦”的感覺。
語言的藝術——簡潔與清晰永遠是第一要義,冗長的陳述只會令人不厭其煩。最好的方法是將相關方沒有履行的義務或承諾、所造成的事實及潛在影響清楚地表達出來,指明你的具體需要,并反復確認所達成的協議。在清楚嚴謹地表明不滿的同時,避免使用過于激烈和帶有人身攻擊意味的詞語。也不要用“總是”、“從不”之類的詞語,這不僅過于極端,也含有對過去的糾葛不肯罷休的意味。最重要的是時刻保持“紳士”風度,雖然是在抱怨,也要適時地感謝與表揚。總之,好的牢騷要像交給上級的備忘錄一樣,精煉、有力且客氣。
如何向領導抱怨——上述原則當然適用于向老板發牢騷,但是當問題出現在工作上時,你需要一些特殊技巧。首先無論抱怨的問題是什么,都盡量將其與工作聯系起來。對你的老板解釋它會如何影響到顧客、產品質量、團隊或者財務結果等等,這是引起他/她注意的最好方法。其次,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看待問題。不要指望老板會順著你的思路走,從宏觀上考慮你的牢騷顯然比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更好。再次,如果這個抱怨是普遍的,慫恿團隊協同“作戰”,而不要充當發牢騷志愿者。另一個技巧是,將它視為別人的意見,而你將其作為建議提出來。最后謹記,只抱怨別人能夠改變的行為,并且適可而止,給對方留下思考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