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兩位候選人承諾維護臺灣的和平與穩定,避免采取導致海峽兩岸緊張甚至是武力沖突的煽動性行動。
2008年3月,臺灣選民將直接選舉出“中華民國”下一任“總統”。美國對臺灣總統競選沒有傾向性,它將嚴格保持中立,但將會十分關注本國的利益。美國不在意哪一黨派或哪一位候選人當政,而只關注他們將會采取什么樣的政策。
保持海峽兩岸和平與穩定的現狀是美國優先考慮的問題。加強同臺灣的關系對于美國利益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盡管這種關系因為臺灣現任“總統”受到嚴重損害。臺灣總統大選的兩位候選人分別是國民黨的馬英九和民進黨的謝長廷,民進黨在過去八年內是臺灣的執政黨。
臺灣政治具有兩極分化性和激烈的對抗性,但是兩位候選人在兩岸關系問題上的態度卻非常協調一致。他們都提倡增進海峽兩岸的貿易往來和交流,都主張由臺灣人民來決定同大陸的關系,他們相同的目標是在不屈服于大陸的情況下,讓臺灣以某種方式更多地參與到國際社會中。
盡管謝長廷拒絕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與大陸展開直接對話,但他是一位實用主義者。他堅持認為,如果兩岸都能認同對方的重要性,那么雙方是有可能進行直接對話的。
作為高雄市市長的謝長廷曾提出過“憲法一中”的概念,這引起了大陸官方和學者的興趣,但此后他不再認為這一概念可以成為海峽兩岸對話的基礎。謝長廷競選的中心目標是使臺灣成為一個“正常國家”,他傾向于修改當前的臺灣憲法,但他同意推遲修改 “中華民國” 國名。
謝長廷強烈反對國民黨建立海峽兩岸共同市場的想法。他贊同放寬對海峽兩岸商業往來的限制,比如向中國大陸專業人員和資金開放臺灣市場,但嚴格限制臺灣與大陸之間的高科技和農業貿易往來。此外,在不威脅臺灣安全的情況下,他支持取消直航限制,以阻止大批的臺灣商人涌向大陸或讓他們回流到臺灣。
兩位候選人還承諾維護臺灣的和平與穩定,避免采取導致海峽兩岸緊張甚至是武力沖突的煽動性行動。
1999年暫停的兩岸政治對話可能會在馬或謝的任期內恢復,盡管如果馬贏得競選,兩岸恢復對話會變得更容易一些。中國大陸堅持將“一個中國”作為兩岸開展政治對話的前提條件,這是民進黨和陳水扁所不能接受的。
馬英九表示,他愿意在“一個中國,不同表述”前提下接受“一個中國”。此外,為了進一步增強兩岸關系,馬公開反對臺灣獨立,并放棄通過修改“憲法”和“全民公投”方式解決與大陸主權之爭的努力。
2005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簽署了《聯合公報》,并將其作為發展海峽兩岸關系的指導方針。公報內容包括建立共同市場和直航,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創建長期和平及穩定的框架等。
中國大陸一再聲明,為了阻止臺灣獨立,如果有必要的話,將會放棄2008年奧運會。為了避免出現可能會升級為中美之間嚴重軍事對抗的危機,美國需要對臺灣競選期間及選舉結束后不久的時間段內的兩岸動態給予特別關注。
臺灣大選歷來很難預測。雖然幾個月以來馬英九的民意支持率大幅領先,但預計這將是一場勢均力敵的競選。
不管誰贏得競選,2008年5月以后前景都是光明的:兩岸關系會更加穩定,美臺關系也會更為良好。運用嫻熟的外交手段,美國可以將美國-中國大陸-臺灣三者之間的關系,帶入一個充滿信心、共享經濟繁榮的新階段。
華盛頓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翻譯: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