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年到來之前打掃房間并還清舊賬,是中國的傳統。所以,2007年的最后一天,中國宣布,國家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已經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簽訂協議,準備向后者注入200億美元的資金。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是中國最后一家政策銀行。
與獲得政府注資的其他四家國有商業銀行不同,中國發展銀行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國務院直屬的政策銀行。因為長期給各種國家事業提供貸款,國有銀行的壞賬堆積如山,為了減輕它們的負擔,當時中國成立了三家政策銀行。國家開發銀行是中國最有魄力的銀行之一,它曾經為中國最具野心的基建工程提供過資金支持,其中包括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以及戰略石油儲備工程。
最近,國家開發銀行開始向海外擴張,作為中國政府的代表,它向非洲、東南亞和南美的基建工程提供了許多貸款。7月,為了幫助巴克萊銀行競購荷蘭銀行(盡管最終失敗了),國家開發銀行還曾向其注資22億歐元。從那以后,國家開發銀行一直被各種謠言所圍繞,包括為了阻止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與全球第三大礦業公司合并,這家銀行會買進力拓礦業公司(Rio Tinto)的股份等等。
現在,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的三家銀行,以及中國光大銀行都已基本完成重組,北京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如何將三家政策銀行轉變為商業銀行,并讓它們從中央政府的金庫中斷奶的問題上。
財政官員決定從國家開發銀行下手,是因為它確實是其中運營狀況最好的一家,到2006年末為止,它的壞賬率只有0.72%(數據來源于該銀行官網)。這次注資以后,國家開發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會略高于中國政府所規定的8%。相較之下,其他兩家政策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情況要糟糕得多。對于中國政府來說,這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現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政府對中國農業銀行的注資上。中國農業銀行是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最積重難返的一家,而這筆注資已被期盼多時。11月25日,中投公司董事長樓繼偉表示,三分之一的主權財富基金,也就是2000億美元中的666億,將被用來重組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這說明,中國將最高花費450億美元去彌補中國農業銀行的高額壞賬。
(注:本文為我的駐京同事Chi-Chu Tschang所撰,依照中國傳統,他在新年到來前寫完了全文。)
來源:《商業周刊》博客 2007年12月31日
翻譯:段醒予
博主:Moon Ihlwan
(Moon Ihlwan現任《商業周刊》首爾分部總編輯,以前在路透社工作過17年。本文選自他在《商業周刊》網站“亞洲視角”博客圈中開立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