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國家將美國對臺灣的支持,視為美國對這一地區所做出的承諾。對臺海關系發展的反應,可能會改變目前東亞的政治秩序和戰略格局。
美國國會研究處政策專員簡雪麗(Shirley Kan),更新了關于“中國/臺灣:一個中國”政策的演變——華盛頓、北京和臺北政府所做過的重要聲明”的報告。報告回顧了1971年以來美國在“一個中國”問題上的政策,這一政策主要涉及三個主要問題:主權、使用武力和海峽兩岸對話。
其他國際視角
臺海問題與東亞地區的政治和戰略形勢關系密切。
臺灣地處東北亞和東南亞之間的戰略性海上航道和空中要沖,日本和韓國都要依賴這一通道進口必需的能源。如果臺灣海峽及其周圍地區的局勢不穩定,那么東亞各國的政治和經濟都會遭受嚴重影響。
東亞國家還將美國對臺灣的支持,視為美國對這一地區所做出的承諾。對臺海關系發展的反應,可能會改變目前東亞的政治秩序和戰略格局。
冷戰結束后,盡管俄羅斯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減弱,但它依然是中國武器和軍事技術的主要提供者。此外,一些與該地區有關聯的地區性組織也已表明它們對這一問題的立場,臺灣同這些組織保持著獨特的關系。
日本
1972年9月29日,中國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和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發表《中日聯合公報》。公報指出,日本政府只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中國政府一再重申,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日本政府完全理解和尊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日本政府將會嚴格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中的立場。”《聯合公報》的發表,標志著中日兩國關系實現了正常化。

1978年8月12日,中日兩國締結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這一條約進一步鞏固了兩國之間的良好關系。兩國在條約中聲明,雙方將致力于維護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并且任何一國都不會尋求亞洲霸權,兩國之間的沖突應該和平解決。
1998年12月26日,中日發表了致力于建立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伙伴關系的聯合宣言。此宣言是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日本的成果。這也是中國國家主席歷史上首次訪問日本。
江澤民和明仁天皇設法在聲明中就許多重大問題達成共識,包括徹底銷毀核武器,并重申雙方要通過參與類似東盟地區論壇這樣的國際組織方式,促進整個亞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在這份文件中,日本還反復強調了它的“一個中國”政策,當然它也表示:“日本將會繼續維持同臺灣之間的私人和地區性交往。”
日本前外務大臣河野洋平(Yohei Kono)針對2000年3月18日臺灣“總統”大選結果發表評論。他表示:“日本希望在這一新環境下,涉及臺灣的問題能夠由海峽兩岸政黨通過對話方式和平解決,雙方應該盡快重啟對話。”他還重申,日本將會維持同臺灣之間的非政府往來,這并不會損害中日關系。
2002年11月,為了進一步發展兩國關系,日本防衛廳官員和臺灣軍方人士在臺北會面。此次會議的目標是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出信號:中國大陸不應該認為自己可以肆無忌憚地對臺灣海峽采取行動。
2004年10月12日,日本政府針對臺灣“總統”陳水扁于10月10日發表的談話發表聲明,表示將真誠地希望海峽兩岸能夠盡早開啟協商,并且在兩岸“三通”政策上取得進一步進展。“三通”政策主要是指中國大陸和臺灣之間實現便利的通航、通船和通郵。
2005年2月20日,日美外交部長會談后發表了《美日安全咨商委員會聯合聲明》,雙方都重申了他們希望通過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臺海爭端的愿望。
針對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日本外務省于2005年3月14日發表聲明,表達了日本政府對于該法的擔憂,認為該法會對近來臺海關系中出現的積極進展(指春節“包機”)造成不利影響。聲明重申,日本支持以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和平方式解決臺海問題,并且引用了胡錦濤主席于當年3月4日發表的談話:“中國永遠也不會放棄和平統一的努力。”
韓國
2005年3月8日,韓國前總統盧武鉉談及韓國在臺海爭端中所持的立場。他說:“我可以很明確地表示,我們的人民在未來不會介入到違背我們意愿的地區沖突中。我們將會恪守這一原則。”
俄羅斯
2002年12月2日,俄羅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表聯合聲明,雙方希望加深彼此之間的戰略性雙邊關系。此外,聲明中指出:“俄方重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羅斯不同臺灣建立官方關系和進行官方往來。”
此后,中俄政府于2003年5月27日發表聯合聲明,俄羅斯重申:俄方在臺灣和西藏問題上的原則立場不變。
在中國推出《反分裂國家法》以后,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Alexander Yakovenko表示,俄羅斯政府視“臺灣問題”為中國的內政。他表示:“該法對于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處理臺灣問題的主要政策非常重要,即在‘一國兩制’政策框架內,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是其最首要的選擇。”
法國
法國總統薩科齊最近重申了法國在臺海問題上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支持。法國記者德貝爾(Patrice de Beer)認為,盡管從經濟層面上來講,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決定。但長遠來看,疏遠臺灣是否會對法國造成損害依然還是未知數。
地區組織
上海合作組織(SCO)于2002年6月成立,各成員國表示:“本組織成員國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機構觀點
臺灣地處東北亞和東南亞之間的戰略性海上航道和空中要沖,日本和韓國都要依賴這一通道進口必需的能源;
盡管俄羅斯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減弱,但它依然是中國武器和軍事技術的主要提供者;
中俄政府于2003年5月27日發表聯合聲明,俄羅斯重申:俄方在臺灣和西藏問題上的原則立場不變;
針對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日本外務省于2005年3月14日發表聲明,表達了日本政府對于該法的擔憂;
2005年3月8日,韓國前總統盧武鉉說:“我們的人民在未來不會介入到違背我們意愿的地區沖突中。我們將會恪守這一原則。”
來源:美國華盛頓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翻譯: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