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焦點》雜志
2008年1月
貝·布托曾經明確表示,她很清楚自己是恐怖分子襲擊的目標。在流亡英國以前,她就曾是恐怖分子的眼中釘。如果布托遇害事件的背后主謀一旦被查清,整個巴基斯坦的政局將會混亂,甚至可能有爆發內戰的危險。
“我的愿望就是讓巴基斯坦和平,在我的有生之年能讓和平重返巴基斯坦。”貝娜齊爾·布托最后一次接受《焦點》雜志采訪時這樣說,“我想讓我的孩子和巴基斯坦的所有孩子,都能在和平穩定的環境下成長。”
然而,八年后,當她再次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卻沒想到這是最后一次見到家鄉的故土。
布托到達巴基斯坦短短幾個小時內,就發生了自殺者在人群中引爆炸彈的事件,140人因此喪生。幾個月后,布托在拉瓦爾品第市出席競選造勢集會時,遭遇槍擊與炸彈攻擊而身亡。
布托曾經明確表示,她很清楚自己是恐怖分子襲擊的目標。在流亡英國以前,她就曾是恐怖分子的眼中釘,本·拉登曾懸賞1000萬美元讓布托下臺。但是,面對恐怖分子的種種要挾,布托依然從容不迫,勇敢接受死亡的挑戰。
在她遇刺前幾天的一次公開活動中,特工逮捕了一名身上綁有炸彈的自殺者。難道這對布托來說不算是警告嗎?然而,她依然把競選看作自己的使命,義無反顧地為巴基斯坦爭取和平。
到底由誰來繼承貝·布托的遺志,現在還不清楚(巴基斯坦人民黨已于日前選出布托的兒子、年僅19歲的比拉瓦爾為新任主席——譯者注)。
布托的丈夫扎爾達里曾因為受賄常年在獄中度過,公眾對他不是非常了解。如果由他來接替布托出任PPP(巴基斯坦人民黨)黨的領導職務,布托生前最大的競爭對手,巴基斯坦前總理納瓦茲·謝里夫,無疑將成為布托遇刺事件的最大獲益人。
謝里夫曾在布托遇刺當日發表言論。他說:“雖然布托是我在政界的競爭對手,但是,我將義無反顧將人民戰爭進行下去。”謝里夫還要求停止競選,這樣,定于1月8日舉行的選舉就會失去法律效應。
如果布托遇害事件的背后主謀一旦被查清,整個巴基斯坦的政局將會混亂,甚至可能有爆發內戰的危險。
華盛頓當局雖然一度支持布托返回巴基斯坦,甚至還主動出面調解布托和總統穆沙拉夫之間的矛盾,但是,面對布托遇刺這一事件,華盛頓當局仍感到手足無措。雖然布什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發表過表示支持巴基斯坦、與巴基斯坦共建反恐聯盟的言論,仍有傳言說,巴基斯坦無法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境的塔利班武裝相抗衡。
美國政府曾將希望寄托在貝·布托身上,希望能依靠她的個人力量來穩定局勢。看來,現在美國不得不重新來過了。
編譯:佟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