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話的出現并非偶然,它充分體現了丹麥人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在談到丹麥的科技創新時,丹麥駐華大使葉普(Jeppe Tranholm-Mikkelsen)如是說。
這個北歐小國,國土面積僅4.3萬平方公里,人口540萬,但其人均國民收入近年來卻能躋身世界前10名之列,是一個真正的富國。這主要是由于丹麥擁有眾多科技領先的企業。
葉普大使在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說,丹麥沒有資源優勢,工資水平又很高,因此企業只有創新才能生存下去。資源和工資水平是企業創新的客觀約束條件,安徒生童話式的想象力是主觀條件,而在此之外,丹麥政府的眾多制度性安排和激勵措施更是功不可沒。
丹麥的世界競爭力
丹麥是一個出口導向型國家,嚴重依賴國際市場。政府的投資和扶持是丹麥工農業產品能夠具備世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在“世界經濟論壇”組織評選的各國信息技術競爭力排名中,丹麥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更是名列榜首。不只是信息技術具備世界領先的競爭力,在農業、船運、能源、制藥、生物制品等領域,丹麥都具有競爭優勢,誕生了許多規模不算太大但技術領先的世界級企業。
在這些領域中,丹麥又以技術和設計而非制造見長。人們對悉尼歌劇院、巴黎新凱旋門這樣的世界級建筑都耳熟能詳,可很少有人知道這些均出自丹麥設計師之手。丹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Danish Design(丹麥設計)”成為高品質的象征。
丹麥學術界和管理層常常講到“Niche Strategy”。其意是說,在丹麥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應做最適合本國特點且能形成強勢的事。Niche是佛龕,引申為小環境、舒適之處所等。Niche Strategy的思路,即找到最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向,集中力量把事情做到最好,形成自己的特點和優勢。

值得深思的是,丹麥不僅在工業技術和設計領域非常發達,其農業(含畜牧業)也非常發達。丹麥僅有約20萬人從事農業生產和相關服務,卻可提供滿足1500萬人需求的農產品總量,其農業之高效由此可見一斑。
為了在國際市場上處于領先地位,丹麥大量投資農業科研和新產品的開發,將其看作是發展農業的先決條件。政府對農業的直接扶持主要體現在對科研開發的支持及協調研發關系上。由于丹麥農場的經營規模不大,自主研發能力差,丹麥90%以上的農業研究經費源于政府。
憑借農業研究成果與嚴格管理的不斷結合,丹麥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以養豬業為例,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龔春紅介紹,只有丹麥的鮮豬肉可以直接出口到美國、日本這樣的高衛生標準市場。
丹麥政府更是將教育作為提高農業生產率的重要手段。丹麥法律規定,農民想要購買30公頃以上的土地必須持有綠色證書,并由此享受政府提供的優惠條件。由于丹麥的農業學校大都采取農民團體創辦,政府補助的形式創建。接受培訓的農民只需花極少的錢就可以受到教育。
“終身學習”
丹麥政府的高瞻遠矚是丹麥能有今天的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創新的核心和根本就是人才。丹麥的教育體系非常發達。根據統計,丹麥的教育支出接近GDP的7%。
“終身學習”是丹麥人的一個特點,因為沒有學費的障礙。公立學校從小學到大學學費全免,不但如此,超過18歲讀書還有津貼。在丹麥,即使讀私立學校,政府也補助75%的經費。如果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想學上網,可向政府申請上門教學;如果想裝計算機,政府不但予以補助,更會盯著計算機公司上門安裝,直到老人能使用為止。
丹麥在培養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方面也頗有一些特點,主要是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動手能力,大學教育也重點強調應用性。正是由于成功地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富有創新精神的技術人才,丹麥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外國公司在丹麥設立研發中心,包括許多世界著名公司也紛紛在丹麥設立研究機構,其中愛立信、諾基亞等在丹麥的研究中心規模甚至超過其公司總部。
除了對創新給予直接支持之外,丹麥政府的高瞻遠矚是丹麥能有今天的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丹麥是世界上第一個成立環保部的國家(1971年),也是在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后最早著力提高能源效率,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國家之一。
同樣,丹麥大概是唯一把“創新”提到部級水平高度的國家。據葉普介紹,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在2005年11月召開的自由黨(主要執政黨)大會上提出丹麥發展的4點設想,即:把丹麥建成知識型社會、創新領先的社會、教育領先的社會和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
丹麥政府認為,創新有別于一般意義上的研發,而應定位在可以轉化為經濟效益的研發上。因此,多數情況下企業在丹麥創新體系中既是創新的主體,也是創新的結果。換言之,創新過程的結果總是伴隨著新興技術企業的出現。
葉普 中國不可能一直是工廠
《英才》:丹麥企業在很多領域具備競爭優勢,你認為最強的領域是哪個?
葉普:應該是環保和節能。這點有很深的歷史背景。丹麥是世界上第一個成立環保部的國家,1973年我們也經歷了石油危機,當時丹麥對石油非常依賴。此后丹麥政府和企業都非常注重節能和新能源的開發。
丹麥制定了完善的環保和節能法規,也鼓勵企業在這一領域進行創新。今天,丹麥在節能和環保領域擁有世界領先的企業。未來幾年,對丹麥企業來說,這一領域都將是高增長的重要領域。
《英才》:有數據能夠說明丹麥在這一領域取得的成績嗎?
葉普:丹麥每單位GDP所耗費的能源是歐洲國家中最低的。丹麥的能源結構中,15%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我們的目標是30%。在發電能源中,可再生能源占到29%。丹麥地勢很平,所以沒有水電,也沒有核能。風能和生物燃料是可再生能源中最主要的。
《英才》:丹麥也專門設立了能源部嗎?
葉普:過去有能源部,現在是氣候與能源部。氣候變化在丹麥政府的議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9年第1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將在哥本哈根召開。我們非常重視這次大會,因此去年特別成立了氣候與能源部。
《英才》:丹麥的科技創新發展得這么好,中國如何能夠從中受益?
葉普:以節能和環保為例。中國發展環保和節約型社會正好需要這方面的技術和產品,很多丹麥企業和研究機構已經在這方面和中國開展了深入合作。
中國不可能一直作為工廠而存在。現在中國也在提倡科技創新并且發展很快,有很多優秀的人才。因此丹麥一些企業開始在中國做研發,我所接觸的丹麥企業絕大多數都說未來會把越來越多的研發工作放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