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一前一后,握拍一左一右,他們是兄弟,出生相差5 分鐘,人們把他們看成未來的布萊恩兄弟,但他們只有12 歲,路還長。

有一次比賽,弟弟陳宇辰為了救一個球,受傷了都沒察覺,只是打完比賽后覺得陣陣疼痛。每次說起那次比賽,兄弟倆的父親陳力嘉都會欽佩兒子。
“今年打廣東省的一個比賽,過程中對手突然放了一個小球,宇辰為了追到那個球,右手手指的指甲都劈了,當時問他,他說沒什么事,就以為問題不大,誰知比賽打完,他和我說很痛,我才知道比賽時已經流血了。”
那次的經歷讓他印象深刻,在父親眼里,這個兒子是堅強的,但宇辰并不以為然,在他看來更重要的是終于戰勝了對手,那個自己從沒贏過的人。“那次比賽就是憋足了勁要勝他,當時大比分領先,不想放棄這個機會,受傷也感覺不到疼,最后8 比2 贏了(八局決勝制),贏了之后放松下來就開始疼了。”
有一次訓練,哥哥陳雨昕被地上突出來的石頭絆倒,重重摔了一跤,一星期沒能打球,那段時間是他最灰暗的時期,因為“沒有了網球的陪伴”。
陳雨昕說:“那段時間在天河體育館集訓,練習步伐的時候,被突出來的一塊石頭絆倒,當時膝蓋就流血了,教練讓我休息一段時間,雖然很不愿意,但也沒辦法,只要一出汗,傷口就開始疼,只能在家休息了一個星期。”
那七天恐怕是陳雨昕最郁悶的時光,不能打球,他也每天去球場看別人打,除了心理還有雙手的痛苦,“不能打球手癢癢,那種感覺特別難受”。
在場上,哥哥屬于內向型,弟弟是絕對的外向,父親說兄弟倆一起搭檔就是“雙劍合璧”。兄弟倆在廣州取得的成績是家人都始料未及的,當時入行只是因為愛好網球的父親一句無心的話。

“有一次在電視上看網球賽,好像是休伊特對陣馬丁的,我就隨口問他倆有沒有興趣,他倆都說很想學,我就帶他們去了一個訓練班。一個月下來,他倆的表現都被教練認可,留下來繼續練。我當時也沒多想,只是覺得網球可以作為他們一個特長,就支持他們練習。”練了一段時間,父親看出了兄弟倆的天賦,決定好好培養,每周給他們安排打球和練習時間,兩人也沒辜負父親的期望,今年8 月份拿到了廣州市運動會雙打冠軍。
兩人剛剛升入初一,學習相對緊張,他們倆常說“學習第二,打球第一”,但順利考入廣州市重點初中后,父親笑了,他才知道兩個孩子其實學習也沒落下,為了方便兒子練球,他把家搬到了網球場對面,這樣就可以保證每周三次的打球時間。
在學校里,兄弟倆的名聲很響,每次在學校的球場打球,就會有很多人圍過來看,甚至經常有高年級的師兄拜他們為師,更為“嚴重”的是,數學老師也盼著做他們的“學生”。
場上內向,場下話多的哥哥講起了那次的故事。“有一次在球場碰到了數學老師,他看到我們先是嚴厲地說,平時不要把太多時間花在網球上,還要多學習,接著他走了,然后又回頭問我們什么時候有時間教他打球。”
哥哥說網球對他來說就是興趣,以后的工作肯定會和網球有關,弟弟聽了后,連連搖頭,說:“網球對我來說不是興趣,是情趣,興趣可以改來改去,比較不穩定,情趣是穩定的。”
其實兄弟倆沒什么分別,除了哥哥右手握拍,弟弟左手擊球,球場上他們不會有很多語言,一個眼神就夠了,畢竟兄弟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