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草地網協(xié)頭號教練Bill Mountford 說過,在處理距離中線左右各3 米的來球采用開放式步法擊球是最佳選擇。看看毛瑞斯莫的正手斜線,正好遵守了這條原則。

1. 我們常常抱怨擊球點掌握不準,看看職業(yè)球員提前準備的好習慣,如果我們能做到,那擊球點不穩(wěn)的毛病就會得到改善。看毛瑞斯莫在判斷來球時的動作,眼神專注地盯著來球,身體開始向來球方向移動,毛瑞斯莫的輔助手已經開始調整拍面,早做準備是擊球時順暢發(fā)力的保證。
2. 毛瑞斯莫幾乎是橫向移動,而且距離底線很遠,說明對手來球角度足夠大,也很深。高高將拍頭立起,是8 字引拍的標準動作,這樣的引拍方式可以增加揮拍距離,畫8 字的引拍也容易打出更強烈的上旋球。在跑動當中,毛瑞斯莫身體直立,重心穩(wěn)定。
3. 通過兩步大角度移動,毛瑞斯莫已經判斷準了來球,左腳站穩(wěn),右腳最后一步調整。與此同時持拍手向后引拍,重心下降,身體向右完全側轉,左肩對準來球方向。通過照片可以看到毛瑞斯莫采取的是開放式站位。輔助手開始向身體前方向左,繼而帶動身體擊球時轉體。
4. 輔助手在身體前方保持平衡,同時也具有帶動身體轉體發(fā)力的作用。持拍手引拍動作非常大,大幅度的引拍動作為產生出巨大拍頭速度提供了充足的發(fā)力軌跡。髖關節(jié)和左肩正對球場,為接下來的轉體提供了足夠的空間。頭部位置非常穩(wěn)定,這樣能幫助保持身體平衡。

5. 擊球瞬間球正好通過拍面的甜區(qū),在腰部位置擊球,從圖4 到圖5,毛瑞斯莫有一個向前跨步的動作,迎前擊球非常充分。西方式握拍法決定了她擊球時的上旋要多于其他選手。不過這張擊球瞬間的圖也暴露出來毛瑞斯莫的正手為何有旋轉沒力量,因為她的身體有些后坐。
6. 從毛瑞斯莫的身體有個向左強烈的扭轉,從轉體方向可以判斷,這是一記正手斜線球。在揮拍力量的帶動下,毛瑞斯莫的身體完全騰空,足以說明毛瑞斯莫的發(fā)力有多充分。擊球結束動作在身體的左側,而不是傳統(tǒng)的肩部以上收拍,在肩部以下結束隨揮也說明揮拍速度快。
7. 持拍手的肩膀已經完全轉向球場,隨揮的結束動作非常充分,重心保持穩(wěn)定。由于擊球時,毛瑞斯莫處于球場的右側區(qū),因此在結束擊球動作的第一時間她的身體已經轉向球場的內側,準備回位。膝關節(jié)稍微彎曲,為落地起到了良好的緩沖作用。
8. 這是擊球動作的結束,也是第二個擊球動作的開始。為了盡早將下一拍球準備充分,毛瑞斯莫一邊觀察球和對手的跑位,一邊開始向場地內側跑動。最后還想說一點,打好開放式擊球最關鍵的一點在于能借助上身轉體的力量來擊球,而不是身體是否完全正面沖向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