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房地產市場凋敝跡象越來越明顯,花旗、摩根斯坦利、高盛等一大批華爾街高高在上的金融巨子紛紛落馬。
風暴襲來,作為美國頭號金融集團的花旗也不能幸免。2007年11月4日,面對可能高達100億美元的次級債相關資產注銷損失,前董事長兼CEO查爾斯·普林斯——姓氏叫王子的金融貴族,十分尷尬地表態:他唯一可做的榮耀事,就是離開花旗CEO的位置。
新老CEO的尷尬
花旗會通過裁員的方式來避免業績下滑的趨勢嗎?

此前花旗已經報告了60億美元左右的次級債損失,10月4日,花旗第三季度報告顯示盈利已急劇下降,隨著損失擴大化,花旗的信用評級也跟著降低。如熱鍋螞蟻的董事會在這個緊要關頭不得不搬來前財長羅伯特·魯賓當救兵,這位花旗的常任董事很快被任命為新董事局主席,歐洲分部的頭頭Win Bischoff暫時接任CEO職位。
作為止血措施,魯賓在花旗美國總部火速成立了一個獨立的新部門,負責應對次級債危機。但是2007年第四季度花旗仍無法避免新的次級債相關損失發生。
為了自保,花旗開始和其他華爾街的巨頭,JP摩根大通銀行、美洲銀行(Bank of America)聯合設立一個援助基金,買斷1000億美元的債務以避免次級債相關資產陷入賤賣境地。這只超級航母型的基金卻飽受經濟學家的非議,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毫不留情地說,這種做法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只會扭曲市場結構。
一個月后經過魯賓的大力推薦,銀行家維克萊姆·潘迪特(Vikram S Pandit)被任命為新任CEO,Win Bischoff則接替魯賓升任花旗集團董事局主席。在此之前潘迪特已經是花旗投資銀行的負責人和集團董事。這位出生于印度的新任CEO是否可以完成力挽狂瀾的重任?
潘迪特上任之初,就面對各種挑戰,包括來自公眾投資者的審視。在接受美國主流財經媒體布倫勃格(Bloomberg)采訪時,一個微妙的問題讓他略顯難堪。記者問他,在花旗的工作履歷之前潘迪特曾在老對頭摩根斯坦利勤懇工作了20多年,現在變為花旗的新當家,如何在危局中站在花旗的利益上,處理好同老東家的關系?
這個問題讓本來準備在電視上安撫投資者、宣告花旗美好前景的潘迪特有些措手不及。他頓了一下說,“是的,作為職業經理人,處理好同競爭對手的關系是重要的。花旗是美國最大的金融集團,擁有不計其數的天才、資源,我能為在此做領導工作而感到驕傲。”
在采訪現場,又一個敏感問題讓潘迪特難以直接回應。花旗會通過裁員的方式來避免業績下滑的趨勢嗎?
老練的銀行家只好避重就輕地說,他的目標是提高花旗的內部效率,包括組織機構和人員的重組,讓花旗的業務和資源更符合經濟現實。

《華爾街日報》認為,過去一年花旗的股價已經掉了38%,要讓股價在短期內恢復元氣對這位新任CEO而言,簡直是高得離譜的要求。
一向守口如瓶的潘迪特仍然被各大主流媒體的分析家推斷將推進花旗的重組計劃,其中不乏削減一些業務部門和人員的可能性。實際上,前一任CEO已經提出了涉及廣泛的成本削減計劃。在潘迪特適應新崗位不久之后,新的成本削減計劃似乎指日可待。
來自中國的安慰
作為全球金融巨頭的花旗又怎會將中國市場上的豐厚利潤拱手讓人?
在每天都要面對股價波動的不景氣時期,為數不多的安慰或許來自亞太地區市場,特別是中國的巨額盈利。事實上,花旗已經發布的季度財報顯示了美國本土以外市場對這只金融巨鱷的重要性。
除了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花旗在中國地區的私募股權投資、收購業務以及QFII也成為其盈利的重要源頭。集團高層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非常看好未來期間中國市場對花旗整體業績的積極貢獻。
盡管花旗中國區負責人不愿詳細談論在中國的前景,但前任的花旗中國區CEO還是非常樂觀地表示,外資銀行在未來十到十五年可以在中國爭取到15%左右的市場份額,從絕對額上來看,這將對任何一家外資銀行的財務業績產生顯著的影響。作為全球金融巨頭的花旗又怎會將中國市場上的豐厚利潤拱手讓人?
目前花旗2008年第一季度的盈利尚不可知。但是隨著美國經濟走勢逐步放緩,能源價格一路攀升,地產市場、就業機會下滑明顯,亞洲市場風景獨好的局面可能會在花旗最新一季的財務報表上得到更多的印證。甚至有人推測,這也是花旗選中一位印度裔銀行家作為新任CEO的原因。
在席卷全球的次級債抵押業務及其金融衍生品虧損風暴尚未平息之前,華爾街的金融巨擘將會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太平洋彼岸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