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這個詞相信大家一點也不陌生,這個領域的一點點風吹草動,都立即會登上各大報紙科技版的頭條。克隆技術也一度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生命科學發(fā)達程度的標志。那么,什么是克隆技術呢?簡單地說,它就是生命復制的技術,或者說是促使細胞分裂和繁殖的技術。
克隆的困惑
幾十億年前,生命在地球上衍生。由最初的單細胞生物演變成多細胞生物,由植物又分化出動物,再進化出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又由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直到哺乳動物綱。在哺乳動物綱里,又分出偶蹄目、奇蹄目、食肉目、靈長目等。人類就是最后分化出來的、靈長目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這一系列的進化中,最初的繁衍后代可能是細胞的單純分裂,被稱為無性繁殖。后來又發(fā)展到雌雄同體,這種繁殖后代的方式被稱為自體繁殖。當動物已經(jīng)進化到雌雄兩性異體時,繁衍后代皆系通過兩性交配,即為有性繁殖。正如雜交的植物品種更優(yōu)良一樣,動物也是這樣,由于互補性的作用,兩性交配而產(chǎn)生的后代一定比無性繁殖的后代強壯,生命力旺盛。種族的生命力旺盛,才能使種族不斷延續(xù),并越來越發(fā)展、壯大。由于互補性的存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以至于不同的姓氏等,交叉產(chǎn)生的婚姻才更優(yōu)秀,后代才更健康,更聰明。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不出三代的直系與旁系血親不準婚配,也是同一個道理。
話說回來,克隆不過是用人工的辦法,促使生物體細胞分裂,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使其分裂成相應的基因類型完全相同的細胞團、組織塊,進一步使其分裂并長成相應的器官、系統(tǒng),再進一步,就要分裂并生長成為一個完整的活著的生命。當今,克隆技術在全球被廣泛研究,而且已經(jīng)成就卓著。國外的克隆羊多莉,當年曾轟動一時;不久前我國也有報道,克隆牛蒙蒙面世(編者注:在多莉問世之前,廣西農(nóng)大的盧克煥教授已于20世紀80年代用克隆技術克隆出牛)。然而,就如已經(jīng)說過的那樣,返祖誕生的生命,又能有多大的生命力呢?
據(jù)報道,蒙蒙出生后不久便夭折了。無性繁殖本身就存在一系列的缺陷,正如歷史不能逆流而動一樣,生命的發(fā)展也不可以開倒車。所以,截至目前為止,所有克隆出來的動物,都具有遺傳缺陷,如早衰、畸形等,夭折的比率高達70%以上。可以想見,克隆技術如果用于人類,必將對現(xiàn)有的倫理、社會、法律秩序造成巨大沖擊。因此,如果僅僅是簡單地復制生命,克隆技術似乎并沒有其存在的價值。
克隆器官有前景
“復制人”雖然不現(xiàn)實,克隆技術在醫(yī)學上卻有廣泛的應用,這就是器官移植。比如人在外傷時,丟掉了一只耳朵。為了給傷者配上這只耳朵,采用克隆技術,用他自己的耳朵上的細胞組織,克隆出另一只耳朵來,豈不是很好?再假如一個人患了肝癌,為了活命,需要把肝臟切除,給他移植上一個活體肝臟。可是活體肝臟是不容易遇到的。于是,通過克隆的方法,提前用健康的肝細胞,克隆出一個健康的肝臟,給患者移植。這種設想一旦實現(xiàn),可以想象該有多好。以腎移植為例,現(xiàn)在每年等待手術的患者有50萬,而能得到合適的腎臟進行手術的只有5000多例,器官缺口巨大。如果克隆技術成熟了,將使數(shù)以萬計的患者獲得新生。
事實上,以上設想正在逐漸成為現(xiàn)實,只不過,目前的克隆還未直接在患者自身的相應部位進行,而是先借助于其他,比如那克隆的耳朵是接種在了小鼠的背上。可以相信,在患者身體上的相應部位,直接克隆出相應的組織和器官的時代,已經(jīng)離我們不遠了。
編輯:張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