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纖維化簡稱“髓纖”,是一種由于骨髓中纖維組織異常增生,“擠占”了正常造血細胞位置而影響造血功能的病理狀態。本病多數起病緩慢,早期可以沒有任何表現,其后逐漸出現貧血、疲乏、盜汗、心慌、氣短、腹痛、骨痛等癥狀。
骨髓纖維化最顯著的一個表現就是肝脾腫大。正常情況下,成人的脾臟約200克。而骨髓纖維化的患者脾臟可以長到30厘米長,重達幾千克,幾乎占滿整個腹腔,是正常脾臟的十幾倍。很多患者因巨脾出現嚴重并發癥而死亡。因此,“軟肝縮脾”是治療骨髓纖維化的重要手段。
藏醫學認為,骨髓纖維化是由內外二因導致的。內因是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致物質精華不能匯達于骨髓;外因則與起居失常、早年身體勞累過度、透支消耗體力密切相關。在治療上,藏醫提倡清補與抗衰兼行,基礎與對癥并重,頗有良效。
滋養“龍”,讓體衰不為毒邪所乘
“龍”是藏文譯音,相當于中醫的“氣”,對人體具有維持生命活動、推動血液運行、司理呼吸、分解飲食、運送精華與糟粕、支配機體活動及機能反射等作用。藏醫藥認為“龍”雖然具有主宰機體活動的廣泛能力,但也容易受到內外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龍”偏盛或偏弱時,就會導致骨髓病變。因此,它的異常又是一切疾病的根源,并起到引發與播散疾病的作用,凡百病中莫不有“龍”的存在。同時“龍”也成為促使疾病復發和結束生命的重要原因。
而滋養“龍”,就是從飲食、情志、醫藥幾個方面著手,駕馭“龍”勢,讓“龍”依照人體的生理要求規規矩矩地發揮正常職能。通過滋養,讓“龍”氣充盈髓腔。
疏導“培根”,使三因和諧,養分各得其所
“培根”相當于漢語水、土、三焦的范疇,存在于人體的頭、胸、胃、關節骨骼等處,在生理上具有消化食物、運輸精微、調節水液等作用。“培根”失常,猶若綿延的江水突然斷流,主要表現在消化系統與體液失調等病理改變方面。若“培根”、血、“龍”、“赤巴”四者與黃水(藏醫認為黃水是血的糟粕進入膽囊分解為膽汁,膽汁的精華便為黃水)相凝結,正常的精微不能輸達,淤積于肝,肝血不能生化為正精,截取于髓,而發生髓的機能障礙,則可致骨髓纖維化。
藏藥學界流傳一句經典名言:“彪悍的男人需要一副好胃腸,健康的女人如哈達般干凈。”藏藥對于骨髓纖維化的治療,就是在調理培根的基礎上,促使身體內外環境的平衡。生化有源,匯達有道,疏泄有常,循序漸進地引導飲食精微和藥物有效地作用于骨髓腔。
軟肝縮脾是重要的康復轉機
脾、肝腫大是骨髓纖維化最重要的臨床表現,發生率近乎100%。由于脾大,患者常感覺腹部飽滿或沉重壓迫。病脾觸之堅實,一般無壓痛。但如脾增大太快,可因脾局部梗死而發生局部疼痛,甚至可以聽到摩擦音。
藏藥學形容骨髓纖維化是人體造血系統的一種自閉狀態。精虧血虛、肝精不生、髓失所養、黃水與血凝結,均使髓池干涸。脾臟的腫大更猶如一把巨大的鐵鎖,加劇了骨髓纖維化的發展和不可逆性。
從以往成功的治療經驗來看,血液病患者應從肝論治,而對于骨纖患者則以軟肝縮脾為主。縮脾不單純是針對脾腫大導致的臨床癥狀進行對癥處理,更是防止骨髓腔纖維化繼續發展的重要步驟。具體方藥上,多選用以“佐太”、鐵粉、麝香、牛黃、藏紅花為主的藏成藥。具體如何治療,應在有經驗的藏醫指導下有序地進行。
編輯:張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