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的任太太性情溫和,保養得很好,雖然已經年過半百,但風韻猶存。她的家庭可謂是幸福美滿,和丈夫結婚30來年,從來沒有過不愉快,更不用說嫉妒和猜疑;女兒女婿相親相愛,事業有成。但最近發生的事情卻讓這個家庭不安寧起來。
幾個月前,任太太收到一封有關丈夫和一個年輕女孩有私情的匿名信,當即把丈夫叫回家理論。丈夫細細安慰,待她的情緒緩緩平靜后,商定把這件事情查清楚。原來,匿名信是家中的小保姆所寫,原因是她想報復在任先生公司上班的同鄉(信件中與任先生“私通”的女孩)。
事情查清楚后,任太太已經不再想那封匿名信的事。但是后來,只要聽見有人說到那個女孩的名字或是看見她,就會重新引發懷疑和嫉妒;看到丈夫和其他女人在一起,她頭腦里也會覺得丈夫跟那個人有不正當關系。如果女兒、女婿要為丈夫辯解幾句,就會認為他們合起來“對付”她。其實任太太自己也很納悶,“丈夫根本不可能做這樣的事,可我為什么要擔心這樣的事情呢?”
其實,這就是人的嫉妒妄想在作怪。嫉妒妄想是指當事人認為配偶對自己不忠,而另有外遇的病態信念,進而常常表現為對配偶的跟蹤、盯梢,暗中檢查配偶的衣服、床單、提包、信件等,以找到配偶私通情人的證據。嫉妒妄想除了可見于精神分裂癥外,還見于偏執型人格障礙、嗜酒所致精神障礙、偏執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障礙等。
嫉妒妄想≠“吃醋”
嫉妒妄想表面上看起來是“吃醋”,但是,這是一種精神病理性的“吃醋”,與愛情、婚姻生活中的排他性“吃醋”的性質不一樣。正常人“吃醋”有一定的度,并且往往事出有因,推理符合正常思維邏輯,“吃醋”的結果,或者得到了證實,或者消除了誤會,在強有力的說服下,“吃醋”者能改變想法;而嫉妒妄想則不然,即使有確切證據證明配偶無外遇,其嫉妒妄想仍絲毫不動搖,甚至越來越頑固。產生嫉妒妄想的思維推理十分荒謬,不符合邏輯,捕風捉影,猜疑的對象十分廣泛而且離奇。
正視問題不可諱疾忌醫
由于嫉妒妄想者本身通常無法意識到自己有病,不認為自己的嫉妒已經達到妄想的程度,再加上這類患者的工作、社交能力都不錯,同事、親友也不認為其有病,因此,這類患者很少主動去治療。而嫉妒妄想患者要得到有效治療,關鍵是應正視自己的問題,不可諱疾忌醫、貽誤機會,否則,病情會越來越嚴重。
治療以藥物和心理相結合
嫉妒妄想癥的主要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一般藥物治療是首選,以抗精神病藥物為主,用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而心理治療主要從患者及其家屬兩方面入手。
患者本身 要避免過度的壓力,因為在壓力情境下常會影響妄想強度;另外,患者要讓自己的生活豐富起來,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集體活動,不讓自己“落單”,讓自己不會有空閑時間來亂想。
患者親屬 而作為患者家屬或親近的人,應該對患者的妄想癥有所了解,以愛心、耐心來對待他(她),勸其就醫。在勸患者就醫時,可以說看病對他(她)的失眠、焦慮、煩躁等有幫忙,暫時不要提到他(她)的妄想病癥,等到癥狀改善、妄想強度下降以后,再慢慢討論妄想內容與現實不符之處。
但若病情較輕(如案例中的任太太)則可采取另外一種方式,即直接告訴她病情,讓她確信自己的這種不良想法的錯誤性,擴大自己的活動圈子,多參加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有意義的活動,以豐富自己的生活。與此同時,家人要多多關心和理解患者。
編輯:楊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