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你好!久仰大名,今日得以會面,真是三生有幸。
乙:豈敢豈敢,你對我如此垂青,讓我受寵若驚。
甲:敢問老弟,今天我來拜訪,你怎么這樣客氣呀?
乙:彼此彼此,你不也是禮貌用語不離口嗎?中國是禮儀之邦,傳統禮貌用語博大精深,我想借此機會,與你進行這方面的探討,以便提高自己的文明素養。
甲:真是高見,我一定奉陪,請你多多賜教。我問你,當我請人幫助或詢問別人時,該怎樣說呢?
乙:應說“打攪”“見教”或“借光”。
甲:“打攪”“見教”我理解,可“借光”我就不懂了,“光”好“借”嗎?
乙:當然好借。這里有個典故——古時候有一個窮姑娘,她想晚上借其他姑娘點燈的光亮做針線活,于是早早來到那里,先打掃環境,再和別人一起做針線活,別人幫助了她,她也幫助了別人。于是就有了“借光”這個說法。
甲:原來如此。那對方幫助了你,你又該怎么表達謝意呢?
乙:你應該說“讓你費心了,感謝”。
甲:事情辦成了,我想離去,該說些什么呢?
乙:你該說“告辭”呀!
甲:別人要送怎么辦?
乙:那你就說“請留步”。
甲:呵,就是說讓別人的腳步留下來,倒也蠻形象。要是我不慎打擾了別人,又怎么打招呼呢?
乙:你得趕快說“得罪”“請見諒”和“海涵”呀,這樣說別人心里就會暖洋洋的。
甲:如果別人找你幫忙,你一時又脫不開身,怎么辦?
乙:你可以說“實在對不起,請稍等”。
甲:“冒昧”一詞在什么時候說呀?
乙:可以在初次與人打交道時,如“冒昧請教”。
甲:“諒解”是什么意思?
乙:也就是請別人體諒的意思。
甲:別人來造訪,你安排照顧得已經夠周到的了,為什么還要說“怠慢”呢?
乙:這是一種謙虛的說法。
甲:這不是虛情假意嗎?
乙:這是禮貌,決不是虛情假意。這種說法在人們語言交際中經常聽到。比如說,明明自己有喜事,別人來道喜,卻要說“同喜”。明明已經出門迎接了,卻要責怪自己“失迎”。明明下次不一定來,卻要說聲“回見”。
甲:聽你之言,真長見識。我覺得多用禮貌用語,能融洽人際關系,提高親和力。今天就談到這兒吧。回見!
乙:喲,你也學會了?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