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市丹徒區緊緊圍繞向部隊輸送政治合格、素質過硬的優秀青年。積極推進軍隊現代化建設和實現“打得贏、不變質”的要求,靠優良傳統的激勵和法規體制的調節,不斷提高兵員質量……
鎮江市丹徒區緊緊圍繞向部隊輸送政治合格、素質過硬的優秀青年,積極推進軍隊現代化建設和實現“打得贏、不變質”的要求,靠優良傳統的激勵和法規體制的調節,不斷提高兵員質量,1981年以來,已先后向部隊輸送6700余名優質兵員,連續25年無責任退兵,先后16次被南京軍區、省政府、省軍區、市政府、軍分區評為征兵工作先進單位。
丹徒地處茅山革命老區,有著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在艱難卓絕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英勇的丹徒兒女用鮮血和生命浴血奮戰,積極支前,與人民軍隊結下了魚水深情,在和平建設時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丹徒人民不忘老區本色,攜手固長城,情暖子弟兵,譜寫了一曲曲新時期愛國擁軍贊歌。在丹徒,一直傳頌著九任縣、區委書記接力固長城的佳話。其中四位書記被評為“全國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十佳新聞人物”,連續五次被省政府、省軍區授予“雙擁模范縣、區”稱號,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軍分區評為雙擁工作、軍地互辦實事、科技擁軍、優撫醫療、愛心獻功臣等先進集體。
丹徒區自抗日戰爭以來,先后有750多名革命烈士為國捐軀,涌現出了“全國戰斗英雄盧榮華”、“全軍學雷鋒式好連長孫祥華”、“濟南軍區模范科技干部劉瑞云”、“警營保爾曹旭嶺”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多年來,區委、區政府把為部隊輸送優質兵員作為強軍固國的一項義不容辭的政治任務,用本籍子弟建功軍營的事跡激勵廣大適齡青年參軍報國。每年組織適齡青年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緬懷革命先烈,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區委、區政府將全民國防教育工作列為年終“三個文明”考核的重要內容。定期組織評選表彰“關心國防建設好領導”、“子弟兵好家長”、“擁軍好公民”。并堅持國防教育從學生抓起,全區各中小學都配備一名法制副校長,將《國防法》《國防教育法》《兵役法》《征兵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納入學習教育內容,在全區12所中小學校中建立國防教育基地。每年對人學的初一、高一新生進行為期10天的軍訓,以增強他們的國防觀念。每年征兵期間,區里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開展征兵宣傳,各鎮、村和機關、企事業單位運用板報、標語、展牌和懸掛條幅、出動宣傳車等,大張旗鼓地進行征兵宣傳發動,著力營造“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的濃厚氛圍。由于宣傳發動深入人心,每年征兵時都涌現出了“大學生報名應征”、“民營企業家送子參軍”的感人事跡。今年征兵工作開始后,在揚州大學讀四年級的丹徒籍學生徐靜請假從學校趕回家鄉報名應征。據區委常委、區人武部部長嚴文忠介紹,徐靜同學是全區征兵中第一個報名應征的在校大學生,在他自己報名應征的同時,他還向全鎮江市廣大適齡青年發出了一封倡議書,號召廣大應征青年“揮灑青春熱血、投身國防事業”。他認為,作為新一代青年,人生的其他機遇很多,但參軍的機會難得,能夠到部隊去摔打、磨練自己,培養堅強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是人生一個十分難得的機會。辛豐鎮民營企業家房根寶,家有資產近千萬,去年,他親自送兒子報名應征。他說:“我一直很敬仰軍人,但沒有實現從軍的夢想。成為終身遺憾?,F在我生活富裕了,最大的心愿就是將兒子送到部隊培養鍛煉,報效祖國。”房根寶的兒子經過體檢,政審,被批準入伍,成為一名軍人,圓了他的夢。像上面的事例在丹徒還有很多很多。
為部隊輸送優質兵員,確保長城基石更堅固,該區積極探索提高兵員質量的新路子。一是積極改進兵役登記。一方面,及早準備,及早上手。針對適齡青年外出打工多的特點,通過公安部門摸準適齡青年底數,鎮、村充分利用春節、五一、國慶等節假日和農忙等人員相對集中的時間,主動上門走訪了解溝通,搞好跟蹤,為兵役登記早做準備。另一方面,改革登記辦法,變過去適齡青年到站登記為適齡青年到站登記和兵役機關到村到戶到單位登記相結合。二是切實加強領導。區委、區政府與各鎮、各部門每年簽訂征兵工作目標責任狀,納入年度考核目標,并從征兵工作人員培訓、體檢地點、人員配備、經費投入上給予保障。三是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該區依據國家、省、市有關征兵工作規定,先后出臺了《適齡公民服兵役獎懲辦法》《征兵工作目標責任制》《征兵人員工作守則》《廉潔征兵若干規定》等10多項制度法規,用規章制度對征兵工作進行全方位規范。有了好規章,關鍵在落實。該區把開創各項征兵法規制度有序運行的良好局面,作為提高依法征兵能力的具體實踐,在工作中高標準抓好落實。領導干部從自己做起,不打招呼。不寫條子,不留指標,堵死“后門”。將征兵程序、征兵指標、征兵監督舉報電話通過媒體全面公開。區紀委、區人武部對各鎮、各部門的征兵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對違反征兵紀律者,紀檢監察機關將嚴肅查處,并視情節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多年來,該區實行了“上下結合、內查外調、交叉聯審、雙人把關”的工作機制,確保每個兵員體檢、政審全面合格。在區征兵體檢的環節上,我們不得不提起為丹徒征兵作出突出貢獻的袁克晉醫生。他今年已73歲高齡,有著53年的征兵體檢經歷,雖然退休多年,但他情系國防,目前仍然參加征兵體檢工作。他先后擔任過外科、五官科、眼科的主檢醫生,但每在一個崗位,他都嚴格把關,嚴格按照征兵體檢的標準去落實。他說:“我愛我的祖國和軍隊,每當我參加征兵體檢時,深知自己肩負的職責與使命,為軍隊輸送優質兵員,我必須把好體檢第一關口。每年都有一些人找到我,叫我在一些小問題上放一把??晌倚睦锵耄还苁裁慈苏业轿?,不能違反原則,不能把不合格的兵送到部隊去,這樣既害了自己又影響了部隊建設,這樣的事我決不能干?!毕裨藭x醫生這樣的一批征兵工作者在自己的崗位上忠實地履行著神圣職責,為丹徒實現25年無責任退兵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與時俱進完善規章制度,推進征兵工作,是該區做好依法征兵工作的又一舉措。該區在總結以往征兵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建立了“選擇好入伍的、服務好現役的、安置好退伍的”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與征兵工作相配套的擁軍優屬新機制,在全區形成了依法擁軍、依法優撫、依法安置的良好局面。全區注重抓好優撫安置政策的落實,做到再難也不難優撫對象,再難也要確?!败姟弊诸^安置任務的圓滿完成。多年來。全區對軍轉干部全部安排在黨政機關。副團干部按實職全部安排;對隨軍家屬和隨調家屬實行指令性安置,是干部編制的由區人事部門定向安排,是工人編制的由區勞動部門定向安排到效益好的企業工作。對農村和城鎮義務兵家屬優待金按照自然增長機制,每年按照全區職工年平均工資25%和農民人均收入的70%發放,做到一分不少、一天不拖、一戶不漏。對重點優撫對象實行“三金合一、財政兜底、銀行打卡、按月支取”新辦法,同時還對重點優撫對象集體參加了大病住院醫療保險、優撫合作醫療、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大病補勁和專項救助,并把特大病醫療費用高、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的列入慈善救助范圍,進一步完善了重點優撫對象的基本醫療保健網絡。對城鎮退役士兵和轉業士官實行“自謀職業、貨幣補償、司法公證”的新辦法。多年來,軍轉干部安置率,隨軍家屬、隨調家屬安置率,城鎮退役士兵、轉業士官安置率,城鎮和農村義務兵家屬優待金發放率,重點優撫對象“三金”發放率均達100%。這些擁軍優屬舉措,極大地調動了丹徒子弟踴躍參軍、愛軍精武、服好現役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