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讀者張老數月前中風,累及一條臂膀,后配合治療,頑強鍛練,部分恢復。這天下午,他拄杖來店淘書,員工趕忙向其問安,張老答:一肢雖廢一身全。
3月3日,讀者顧先生來店淘書,購《蘇軾詩選》《李可染畫傳》時說:詩人蘇軾將西湖比作美女,而畫家李可染將日本富士山比作美男子。
3月5日,書店上架《遺山詞研究》,作者趙永源(南師大博士、江大教授),趙曾著《遺山樂府校注》。
3月6日,一高中生來店購“四大名著”及《聊齋志異》《儒林外史》,一老年讀者在旁點評說:《三國演義》是一部“智”書,《水滸傳》是一部“怒”書,《紅樓夢》是一部“隱”書,《西游記》是一部“悟”書,《聊齋志異》是一部“怪”書,《金瓶梅》是一部“哀”書,《儒林外史》是一部“諷”書。
3月7日,讀者余先生來店淘書,購《徐志摩詩集》《劉海粟繪畫選》時說:“詩人徐志摩特喜愛劉海粟的畫,曾用詩一般的語言贊美劉‘您是世界的人,不是中國的人’。”
3月10日,一青年男讀者來店選購《尋找你生命中的貴人》,一老年讀者說:昔民時人曾言:貴人不易見,美人不易逢,閑人不易得。
3月14日,江南中學退休數學教師徐光福來店,購《咬文嚼字》(2007年合訂本)時說:閱讀此書,令人蕩氣回腸。
3月15日,讀者小陸來店購柳詒徵《中國文化史》。1903年鎮江人柳詒徵東渡,考察日本教育,歸國撰寫《日游匯編》,此為柳第一部著述。同年柳創辦大港小學。
3月18日,一中年讀者購書時說:讀書二十年,才知“慚愧”二字。一老年讀者認真看了書架上的書,頂上一排,他抬起了腳后跟看,臨走時說:讀書五十年,還不敢講一“通”字。
3月20日,讀者小朱來店淘書,購《老殘游記》,作者為丹徒人劉鶚,其手稿存于孫子劉厚澤家,十分珍視。惜文革動亂,人歿物毀。
3月21日,讀者老趙來店購《狗的馴養》。老趙領證養一條草狗,嚇壞鄰家小孩,又咬傷另一鄰居,道歉又賠醫藥費。老趙養狗多年,不忍心親手打死,帶到丹徒,棄之長山,自己騎摩托車回來,下午狗回到家中。又把狗帶到揚州,棄之江北。次日,狗泅水渡江,渾身濕漉漉的又坐在自家院中,老趙對著狗嘆氣搖頭。
3月23日,書店上架《漢語拼音 文化津梁》,作者為102歲的周有光教授。近期一位醫生探望江蘇人周老,向其請教長壽秘訣。周老聽了忍不住大笑:您是醫生,我還要向您請教怎樣才能長壽呢,你怎么倒過來問我呀?復大笑。
3月24日,青年讀者小江來店購“鎮江文化叢書”1套8種,店內一老讀者說:開通書店地方文化圖書有年輕人買,可見鎮江尚未失為文化之鄉。
3月25日,中年讀者老卞來店淘書,問:老陶最近來沒來?員工答:最近未見。老卞和老陶對書的見解不同,見了面就爭辯,經常不歡而散,不見面又相互思念。“說曹操,曹操到”,只見老陶走進書店,自嘲說:久不見面,宛如失蹤。
3月27日,讀者老黃來店購書時說:我敢與余秋雨各出十道文史題,同他PK。
同日,讀者小彭來店購余杰《沉默的告白》時說:余杰十年前曾言“閱讀一直在變”。
3月28日,讀者沈曉昆晚上來店尋找與聞捷有關的圖書。由沈及友人創建的丹徒高資鎮聞捷路上的聞捷紀念館,已免費對外開放,陳列有聞捷作品及評論、研究圖書二百余種,為沈自費四千多元多年悉心收集。
3月29日,讀者小周來店購《男士著裝指導》。近日,小周單位要求“著正裝”上班,小周領帶打緊了,時間一長,臉色蒼白,在單位暈倒了。“120”緊急把人送往醫院搶救。醫生經檢查,癥狀“竇性心動過速”,結論“衣領綜合征”。其妻子聞訊急匆匆趕到醫院,在繳納了數百元搶救費后,對小周說:這下好,打領帶打到醫院來了。
3月30日,青年讀者小李來店淘書,小李自述與南唐李后主同月同日生(農歷七月初七),引為自豪,又以本家自居,后主詞及歷代評論研究之書籍,廣為搜羅,樂此不疲。
3月31日,讀者老廖來店淘書,選購《怎樣善待他人》。老廖近雇一蘇北年輕女保姆,廖自視高人一等,對保姆常加訓斥。近日廖在家寫信,需引用唐人兩句詩,背詩卡殼,時保姆在旁拖地板脫口而出,廖大驚,叫其試背全文,居然一字不差。廖大窘。略一思考,決定加薪,一為獎勵,二為求得自己心理平衡。保姆先感謝后婉拒。老廖自此善待保姆,再不敢小看蘇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