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于安靜,德生于謙和,慈生于博愛,善生于感恩……
有一千個心愿,就有一顆愛心;

“千予千愿”是中華愛心基金會上海辦的慈善活動創(chuàng)意。兩年來,直接圓了4500多人的心愿。參與人數(shù)幾萬人。充分體現(xiàn)了“愛心付出,誰都可以。”的特點。活動在全國特別是上海受到眾多媒體跟蹤報道。被上海市精神文明辦評為2006年度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
“千予千愿“意思是,一千份愛心的給予滿足了一千份農(nóng)民工子弟的心愿。主要特點是一對一,不直接動用錢,不募捐,有溫情,透明,有創(chuàng)意,力所能及,參與廣泛,目標明確。主要環(huán)節(jié)是:心愿征集、心愿監(jiān)護、心愿認領(lǐng)。
“千予千愿”這個已成為中華愛心基金會品牌公益愛心活動的項目發(fā)端于2006年5月初。當時因一次偶然的機會,20名大學生義工——“中華愛心義工”了解到上海農(nóng)民工子弟婷婷的九年來的最大心愿是回安徽霍邱老家看看。當即他們就在中山公園募集了288元人民幣,給小婷婷買了回家的火車票,并在次日送到了她的手中,圓了她回家的心愿。受此啟發(fā),由圓一個心愿到圓一千個心愿,中華愛心義工面向上海農(nóng)民工子弟征集一千個心愿讓社會認領(lǐng)。于是有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農(nóng)民工女兒6年來終于看到了大上海
7歲小女孩吳婷來上海6年,還不知道大上海究竟是什么樣。“的哥”周明和來自臺灣的“新上海人”劉先生一家的“接力”完成了婷婷的心愿。還意外地和5歲女孩穎穎成為好朋友。
婷婷的媽媽在一次火災(zāi)中去世,爸爸在松江區(qū)工地上干活,奶奶是日常照顧她的親人。已經(jīng)讀3年級的她每天不是在上學就是悶在家里,來上海幾年了,婷婷從來沒有去過別的地方,更別說看看美麗的大上海了。
為了實現(xiàn)婷婷的心愿,昨天下午,大眾出租營運第一分公司的“的哥”周明特地從市區(qū)開車到松江區(qū)新橋鎮(zhèn)春暉學校,把婷婷和奶奶接到市區(qū)來。奶奶笑著說:“婷婷聽說可以到上海玩,樂壞了,天不亮就起床了。”頑皮的小女孩嫌奶奶“說漏嘴”了,連忙用小手捂住了奶奶的嘴。
劉先生的女兒穎穎與婷婷很快成為朋友,兩個小女孩一見面就交換禮物,婷婷得到的禮物是一套《10萬個為什么》,她抱著書,喜歡得不肯放下。
第一次見到美麗的外灘,婷婷非常開心,拉著奶奶做起了小導游,只不過她的“旅游知識”都是從電視上看來的。
我想聽一堂外國老師上的英文課
“Thank you for making this wonderful wish, I am so happy to be your teacher for one day (謝謝你許了這個美好的心愿,能夠當你一天的老師,我很開心)!”
這是“美國老師”柯恩勝上完課后,寫在鄭煜鈴本子上的一句話。鄭煜鈴笑得很開心。松江區(qū)佘山附近的壽縣皖松小學的學生一直不知道“老外”說英文和平時學的英文有什么不一樣。能聽到一堂真正的英文口語課是孩子的愿望。
如新(中國)總裁特別助理柯恩勝和其他3位同事去學校完成孩子們的心愿。
教室里,破舊的課桌被排成一圈,孩子們圍坐著,“美國老師”的出現(xiàn)令他們感到既新奇又有點拘謹。柯恩勝一上講臺就用熟練的中文說:“今天上課,老師先給大家唱一首英文歌曲,大家說好不好?”孩子們一下子被他“吊起了胃口”。柯恩勝唱起小時候老師教給他的美國兒歌《The wise man (聰明的人)》,這首歌說的是聰明的人把房子造在石頭上,洪水來了房子安然無恙,而愚蠢的人把房子造在沙子上,洪水來了房子轟然倒塌。
柯恩勝唱了一遍兒歌后,就開始一句句地教孩子們唱這首歌。他把事先準備好的歌詞發(fā)給每個同學,所以孩子們學得很快。他選擇這首兒歌可謂用心良苦:“我想讓孩子們在唱歌的過程中,快樂地學習到一些生詞和語法;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孩子們明白,房子有牢固的基礎(chǔ)才不會被洪水沖走,學習有牢固的基礎(chǔ)才能學得更多更快。”45分鐘的課結(jié)束后,很多孩子“賴”在座位上不想下課。
井岡山腳下的心愿交接
今年4月,中華愛心基金會“千予千愿”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攜手藍代斯克(北京)軟件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了“千予千愿下吉安——愛心捐助吉安桐坪中學”活動。
這次藍代斯克(北京)軟件有限公司26名員工在井岡山下吉安縣桐坪中學,舉行了心愿交接儀式,與35名品學兼優(yōu)且生活困難的同學開展了聯(lián)誼活動。 員工們完全用自己的捐款為桐坪中學的同學和學校圓了心愿:捐助了40臺復讀機,還有書、筆記本電腦等。期望通過“千予千愿”愛心活動,力所能及地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實現(xiàn)心愿和夢想,將來成長為對社會真正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