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初創(chuàng)立的所謂“果實乃日中儲水庫”的理論,在70-80年代受到了挑戰(zhàn)。反對者認為原來理論創(chuàng)立者所采用的是切枝試材而非完整植株,屬于試驗方法上的錯誤。他們懷疑切枝試材會迫使形成一種非自然的水勢梯度,導致蒸騰的葉片能夠從果實獲取水分。本文報道氚水示蹤法在完整植株上的試驗結(jié)果,證明果實的水分完全可以被葉片抽走,此外,“去果實”和“留果實”的對比試驗證明果實的存在有利于降低葉片在晝間的缺水程度,即葉水勢相對較高。作者指出果實在夜間對水分的競爭力往往超過葉片,所以結(jié)果多的果樹植株反而容易受旱而死。因此,單純把果實比喻為“儲水庫”,作為科學用語似不恰當。
關(guān)鍵詞:果實;葉片;水分轉(zhuǎn)移;儲水庫;氚水示蹤
中圖分類號:S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980(2008)04—4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