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兒女長大,空巢的現象將十分普遍。
沒有了被嬰兒吵得沒有一夜可以睡安穩覺的辛苦;也沒有了孩子幾歲時整天纏著你問這問那的甜蜜的煩惱;更沒有上小學和中學時每次成績不理想時的擔憂。孩子長大了,上大學了,工作了,不再需要你為他們操心的時候,習慣了三個人的家,突然變成了二人世界了,你是否覺得心里空蕩蕩的?
當你經過他們的臥室和書房,雖然床鋪收拾得很整齊,書桌也沒有堆滿各種各樣的教科書和復習資料,而是有條有理地放著幾本可有可無的閑書,你是否覺得房間已經沒有了生氣?于是,失落,沮喪,孤獨,難過,甚至度日如年,行尸走獸般地過著毫無滋味的日子。這也許就是很多空巢家庭開始的狀況。
人是很神奇的動物,適應力極強,任何狀況下,\"適者生存\"的道理用來形容大多數人都是合適的。于是,\"少年夫妻老來伴\"的說法應運而生了。往往這個時候,夫妻兩個中總有一個會挺起胸膛,直面現實:因為由于孩子的長大,我們又有了二人獨處的空間,我們應該為了這么多年的辛苦給自己點補償。
孩子并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他們終究是為了社會而生的,我們的責任是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養育的責任盡了之后,就該讓他們自己在社會上馳騁了,或者說,當他們的羽毛豐滿的時候,就是我們該放手的時候。
現實告訴我們,孩子離家去開拓他們自己的新天地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我們接受還是不接受;無論這個接受需要多長的時間,這個事實就在眼前,因為我們的使命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調整自己的問題了。
子女們離開之后,我們要意識到,我們的愛巢并沒有因此而失去,我們所選中并決定與之終生廝守的另一半還在里面。我們到這個時候才真正成了比翼鳥,經營原本的夫妻二人生活,不是一件愜意的事情嗎?
生活必須要繼續,帶著為人父母的成就和喜悅繼續著。可以說,雖然這時依然是二人世界,但是與二十幾年前相比,多了許多的內容和意義,因為幾十年生活的點點滴滴增加了愛巢的厚重感,也使人更加珍惜自己的愛巢,所以空巢不等于空虛,空巢也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