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叫伊凡的青年,讀了契訶夫“要是已經活過來的那段人生,只是個草稿,有一次謄寫,該有多好”這段話后,打報告給上帝,請求在他的身上搞個試點。
上帝沉默了一會兒,看在契訶夫的名望和伊凡的執著份兒上,決定讓伊凡再尋找伴侶一事上試一試。
原稿
應該說,伊凡是個很幸運的青年,小時候家境不錯,到了適婚年齡,又碰上了一位絕頂漂亮的姑娘,而且姑娘也傾心于他。伊凡感到很理想,很快與之結為夫妻。不久,伊凡發覺姑娘雖然漂亮。可她一說話就“豁邊”,一做事就“翻船”,兩人心靈無法溝通。既然他那不可思議的“奢望”得到了上帝的恩準,他就把第一次婚姻作為草稿,抹掉了。
[畫外音]外表華美.也許內部丑惡。“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是我們常見的生活現象。秀外而慧中是極難得的。看來,確實“人不可貌相”啊!
二稿
第二個對象除了絕頂漂亮以外,又加上絕頂能干和絕頂聰明。可是也沒多久,他發現這個女人脾氣很壞,個性極強。聰明成了她諷刺伊凡的本錢,能干成了她捉弄伊凡的手段,在一起他不是她的丈夫,倒像她的牛馬、她的工具。伊凡無法忍受這種折磨,他祈求上帝,既然人生允許有二稿,請準三稿。上帝笑了笑,也允了。
[畫外音]愛情應是平等的。只有雙方互敬互愛,才能共同營造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如果一方凌駕于另一方之上,那就不是夫妻,而是主仆關系了。
三稿
伊凡第三次成婚時,妻子的優點又加上了脾氣特好這一條,婚后兩人的生活非常和美。半年下來,不料嬌妻患上了重病,臥床不起,一張病態黃臉很快抹去了年輕和漂亮,能干如水中之月,聰明也一無所用,只剩下了毫無魅力可言的好脾氣。
從道義角度看,伊凡應廝守終生,但從生活角度看,他無疑是相當不幸的。人生只有一次,無比珍貴,他試探能否再給他一次“草稿”和“謄寫”。上帝面有慍色,但想到試點,最后還是寬容他再作修改。
[畫外音]“糟糠之妻不可棄”,伊凡的不幸就在于他在修改人生、追求完美的同時,失去了作為一個人最起碼的“道義”。
終稿
伊凡經歷了這幾次折騰,個性已成熟,交際也老練,終于選到了一位年輕漂亮能干聰明溫順健康、要怎么好就怎么好的“天使”女郎。他滿意透了,正想向上帝報告成功,向契訶夫稱道睿智,不想“天使”竟然變卦——她了解到伊凡是一個朝三暮四貪得無厭、連病中人也不體恤的浪蕩男人,提出要解除婚約。上帝為難,但為了確保伊凡的試點,未允。
“天使”女郎說,我們多人被伊凡作了草稿,作為上帝行為,如果試驗是為了推廣,難道我們就不能有一次草稿和謄寫的機會?
上帝理屈,無法自圓其說,只好讓伊凡也被作為草稿,謄寫在外。
[畫外音]伊凡雖然最終找到了一位完美無缺的“天使”,但“天使”卻不能容忍他。在“道義”面前,連上帝也感剄了“理屈”。當然,這個完美無缺的“天使”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她只是“道義”的象征。
失望的伊凡正在人生路上踟躕,忽見前方新豎一路標,是契訶夫二世寫的:“完美是種理想,允許你十次修改也不會沒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