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對成人世界的感受異常靈敏。稍有刺激,就會引發過敏性的反應。這是每一位家長們需要關注的問題。
補課費惹是非
女兒進入初中后,正處于青春期的叛逆階段。稍有不順,就在家發脾氣,在學校也惹是生非,搞得我三天兩頭就往學校跑。
那天,班主任一個電話又把我叫去,“不好意思,今天把你叫來,是要討論一下補課費的事。你孩子背后說老師心太黑,多收同學的錢。”我一聽趕緊替孩子道歉,并說了一大堆好話。
回家后,我問女兒到底說了什么壞話。她說:“老師要每個同學帶600元補課費,同學們都不服。我算了一筆賬:每人600元,全班78個同學,就是46800元,老師們發大財了,結果這話傳到老師耳朵里。”
女兒神氣地說:“我知道是誰打的小報告。那天她借我的MP3聽歌,我沒借給她,她就懷恨在心。明天我到學校就收拾她……”
突然單位來電話,要我出去辦點兒事,我就把這件事忽略了。哪知第二天,女兒和那位同學真干起了仗,兩個孩子的臉都被對方抓破了。一見面,老師就抱怨,我只得狠狠批評女兒。
想用武力說話
一連好幾天,女兒放學沒按時回家,我越想越覺不對勁,就親自到學校門口跟蹤女兒。
放學后,她上了一輛公交車,我“打的”尾隨。女兒進了一家燒烤店,里面有三個男生等在那兒,他們都是她的小學同學。
我悄悄在隔桌坐下來“偷”聽。天哪!女兒是叫這幾位同學充當打手,替她出氣。他們商量星期五到學校門口等著,在人少處下手,成功后馬上“打的”逃離,然后女兒請他們吃麥當勞。我又氣又急,霍地站了起來。
孩子們一見我,想走,我笑著說:“等等,叔叔再請你們每人吃一個雞腿,一碗八寶粥。”等孩子們坐好,我故作輕松地說:“這點兒小事,還要勞駕你們幫忙?就算那位同學打小報告,可你們打群架是犯罪呀,會受到法律制裁!”
幾個孩子一聽,都傻了眼,女兒也慚愧地低下了頭。
[專家說法]青春規則,貴在引導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容易產生浮躁和對抗情緒,這種情緒一旦找不到合適的宣泄口,就會噴薄而出,一發而不可收拾。
但社會是有一定規則的,孩子們如果想突破規則隨心所欲,必然會碰壁。家長是孩子最親密的教育者,要隨時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時糾正不良言行,使他們始終在規則容許的范圍內健康成長。
由于青春期孩子特殊的心理特征,教育者切不可粗暴地批評、不問原由地責罵,這樣會產生更強烈的叛逆心理。家長要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和他們傾心交談,找出問題的原因,心平氣和地開導他們,適當的時候也可以請教心理專家。
青春期是青少年犯罪的高發時期,因此適當“看緊”、適時引導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