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什么臉上突然冒出的青春痘、粉刺、暗瘡和粟粒疹,為清除它們,人們急于加強保養和清潔護理,而其實很多時候,它們產生的真正原因是“過度的保養和清潔”。
特別提示1:油得有理
很多油性皮膚的人根本不需要整張臉地保養,一瓶具有保濕功能的產品事實上就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選擇。
很多女性眼睛周圍會滋生出一種肉色細小凸起物。產生這種俗稱肉芽、學名粟粒疹的東西的原因,除先天性體質因素影響外,最普遍的原因是人們使用蠟質成分含量過高的眼霜等造成的。停止使用該種產品一段時間,即可改善由此衍生的皮膚問題。對于一部分女性去美容院挑破肉芽的作法,將適得其反,還可能在清理過程中因衛生措施不當而引發新的問題。
特別提示2:粉刺“拔”不得
用粘貼式或面膜式產品拔除粉刺會刺激皮脂腺分泌,造成更嚴重的粉刺生成。此外,拔除面膜會同時傷及皮膚角質層,造成皮膚缺水或產生脫皮現象。
對于化妝品市場上正在熱賣的拔除粉刺產品,專家認為弊大于利。尤其是一些包含溶劑的產品,在拔除粉刺前使用這種溶劑會令拔除粉刺的成績“異常突出”。但是在拔除一大堆粉刺的同時,毛孔也因溶劑的作用而擴張,以至于日后更容易滋生不潔物質。
特別提示3:深層滲透深幾許
在選購護膚品時,女性總是對于產品深入皮膚的“深度和速度”表現出強烈關注。于是,商家投其所好地打出各種動人的字句,而事實上,大多數護膚品只停留在大約0.1cm的表皮層。至于護膚品成分是否進入肌膚,這是一個因人和產品而異的問題。
目前,化妝品生產商的最新科技突破在于將營養成分包裹于一個極小的分子中,而該種分子只有在進入肌膚后才會逐漸釋放出營養物質。但是,具有這種技術的產品還屬鳳毛麟角,對大多數護膚品而言,“深度”還只是一個形容詞而已。
特別提示4:特效特效,可能負效
對于用后馬上產生“神效”的護膚品,一定格外當心,因為這些產品中極可能含有對皮膚有害的成分,有的甚至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后果。
很多名不見經傳的護膚品,常標榜對于面皰、粉刺、青春痘清除力強勁,讓皮膚變得“很有光澤”,或是美白效果顯著。這一類能夠立竿見影產生作用的護膚品常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成分。
[鏈接1]有美容仙丹之稱的“類固醇”,在治療面皰方面效果極佳,但長期使用會造成皮膚萎縮的現象。
[鏈接2]“對苯二酚”是一種皮膚漂白劑,長期使用將造成無可挽回的色素沉著。
[鏈接3]“A酸”雖然對緊膚、祛斑很有功效,但使用不當會對皮膚產生刺激作用并伴有脫皮、干燥等諸多負面效果。
一些品牌的化妝品常稱:“毛孔不見了”、“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等。其實這是根本無法實現的目標。而“撫平細紋”、“除皺”等短時間內的效果,實際是護膚品中的油質成分在光線方向下折射的結果。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使細紋乍看之下“真的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