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原來是家外企的部門主管,在下了100次決心后,終于真正做了媽媽。可當最初的興奮過后,寶寶的笑臉再也沒第一眼那樣甜美,媽媽的快樂也遠沒想像的那樣持久。上班時的回憶簡直和天堂一樣美妙。高燕說:“我不厭倦孩子,可單一媽媽的角色,我確實厭倦了。”
生活狀態驟然變化容易造成年輕媽媽倦怠癥。造成“媽媽倦怠癥”的原因很多:家居生活內容平淡,老公的忽略,不斷遭受挫敗感……。
更容易產生媽媽倦怠癥女性類型:
1、因職場不如意而逃避、隱退
全職媽媽楊樂說:生活真的很無聊。
楊樂的第一份工作做了沒多久,過于口快心直的她,被同事孤立。半年后,她找到第二份工作,吸取從前的教訓,寡言少語,處處小心。可好景依然不長,主管認為她沒工作激情,試用期沒滿就把她辭了。這時,男友向她求婚,萬分失落的楊樂決定結婚生子。但全職媽媽的生活未能撫慰楊樂的失落,日復一日的家務,做媽媽的生活成了無奈又無聊的重復。
專家出手
有些女性工作遭遇多次挫折后,選擇逃避,希望借助家庭和孩子排遣工作的不如意,結果把負面情緒帶到家庭,將家庭當作情緒垃圾筒,這種心態下,很容易對重復的家居生活產生厭倦。由于不是出于熱愛,對媽媽的角色也容易產生消極情緒。
2、工作第一,做媽媽是萬不得已
全職媽媽薛林說:我真的無法不去想念工作。
有些人心中,事業比家庭更重要,比如薛林。薛林一直很優秀,退職回家是無奈的選擇。她媽媽說,如果薛林三十歲再不生孩子,她就回老家自己過。薛林很孝順,為了媽媽,她只好妥協。但從孩子滿月那天開始,薛林就無法控制自己,她想念工作,想念公司的環境。
專家出手
從心理學看,過于重視工作忽略家庭的人,她的社會支持系統會不完善,回到工作中,也比別人容易感到工作倦怠。假如重新工作,也應多和家人一起,給予家人更多關心,享受家人的支持。
3、否定自己,給自己雙重打擊
全職媽媽阿玲說:上班也許會改變我現在的狀態。
阿玲是她們村里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但很快,普通的外表,不標準的普通話,不時尚的穿著,有了孩子后,發胖的體形,都成為她自卑的理由。與人發生口角,阿玲總是反復檢討自己,把所有責任都歸到自己身上。阿玲覺得自己的生活毫無樂趣,在深夜,她總對自己說,我去上班算了,上班就會好點。
專家出手
遭遇負面情緒是一生中最普通的事情,要自己接納自己,對自己說這非常正常!否定自己往往會讓你遭受雙重挫敗。這種情形下,很容易產生倦怠。人類的任何一種情緒都是自然的反應,本身沒有任何不好的含義,該憤怒的時候盡管憤怒,傷心就哭出來,讓情緒有發泄的出口。
4、生活沒有目標,隨遇而安
全職媽媽小指說:我還能做些什么?
大學畢業時,小指畢業紀念冊上寫過這樣一句話:我很平凡且安于平凡。安于平凡的小指,30歲還只是名普通的職員。她信奉隨遇而安,在她32歲的時候這個信念依然沒有改變,惟一改變的是她當了全職媽媽。同學十年聚會,班上最不起眼的女孩也已是經理級了,回到家里,小指忽然發現自己的生活是這樣暗淡無光……可現在上班,又能做什么呢?以她這樣的年齡,再去應征普通職員已經很難,矛盾重重的小指,越來越沒精神。
專家出手
在受到對比沖擊之后,很多人就會像小指一樣開始失落,對自己的狀態產生不滿。不妨為自己做規劃。我想要什么,我能做什么……,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自身條件以及對未來的期望,清楚知道未來的目標。這樣,你選擇的每一步都是你通往目標的必經之行,在面對考驗、挫折、對比的時候,你的心態會更加平和,心理承受能力也會更強。
愛心提示:
產生倦怠心理,你或許可以這樣做:
1、自我梳理。情緒和需求是息息相關的,衡量自己未達到的需求和目前的滿意的地方,根據評估采取下一步的行動。一定也要注意與老公溝通。
2、情緒不好時,可采取一些簡單的情緒管理方法如:爆發前,立刻轉身,心平氣和后再和家人溝通;另外,窗明幾凈的家居環境,生機勃勃的綠色植物,或是你喜歡的卡通造型都能帶給你一個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