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咬舌當心腦梗塞
老人如果自訴最近常出現咬了自己舌頭,而且多為右側,并感覺頭腦暈沉。出現這種情況,要當心可能為“腔隙性腦梗塞”所致。
腔隙性腦梗塞多發生在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脂及糖尿病的老年人身上。這是因為大腦局部的梗塞,壓迫腦神經,使舌頭失去靈活運動,故常在進食咀嚼中被牙齒咬傷。腔隙性腦梗塞患者發病之初,癥狀不是太明顯,比如講話有點不利索,口角稍流涎,吃飯吞咽動作減慢,常自己咬了自己舌頭,或端茶杯、飯碗時不知不覺中掉落,以及不能吹口哨等等。( 據《錦州晚報》)
橘子越甜越抗癌
橘子也是一種很好的抗癌食品,并且,越甜的橘子抗癌效果越好。據研究,柑橘之所以能抗癌,是因為其中含有大量β—玉米黃質,其抗癌效果比胡蘿卜中含有的β—胡蘿卜素還強一些。此外,橘子以及橙子、柚子等果皮里含有的川皮甙,也有不錯的抗癌效果。
科學家們還發現,柑橘的含糖度越高,β—玉米黃質的含量就越多,因而抗癌效果也越好。而且,柑橘在經過干燥處理和儲藏后,β—玉米黃質的含量并不會發生變化。普通人一天吃兩個甜的柑橘,就能取得良好的防癌效果。一般來說,形狀扁平、表皮顆粒細而密、顏色較深的柑橘較甜一些。相反,如果柑橘表皮顆粒凹凸不平,而且摸起來很粗糙,它的果肉就沒有什么味道,當然抗癌效果也差了。(據《生命時報》)
孩子厭食吃點醋
想要增強孩子的食欲,使孩子由“不想吃飯”變成“想多吃飯”,有一個秘密武器可以幫助小朋友擺脫厭食的毛病。家長如果在做菜時添加一些香醋、米醋等作料,就可以使孩子的胃酸變濃增多,從而胃腸蠕動增強、生津開胃。
家長在為孩子做豬蹄、排骨、鮮魚時,適量加入一些食用醋,會使骨質中的碘、鈣、磷等營養物質都最大限度地釋解出來,溶入湯水中,便于人體比較完全地吸收和利用。醫學專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烹飪時放醋和不放醋相比,放醋的菜可提高人體營養吸收率70%。
(據《生活日報》)
洋蔥生姜治失眠
除了食醋以外,我們廚房中還有一些調料,對治失眠都有很好的作用,特別是洋蔥和生姜。洋蔥和生姜的氣味有安神的作用,使大腦皮層受到抑制,聞著這些氣味能幫助入睡。這些方法都非常簡單易行:取洋蔥適量,洗凈,搗爛,置于小瓶內,蓋好,睡前稍開蓋,聞其氣味,10分鐘后即可入睡;也可將15克左右的生姜切碎,用紗布包裹置于枕邊,聞其芳香氣味,便可安然入睡。這兩種方法一般在使用10天至1個月后睡眠就會明顯改善。
也可用洋蔥自制 “助眠飲料”:取洋蔥100克切片,浸泡在600毫升燒酒中,1星期后取出。每天睡前半小時,用10毫升洋蔥酒,90毫升牛奶,1個雞蛋,半個蘋果榨汁,一起調勻后飲用。
需注意的是,洋蔥和生姜能促進睡眠,但有些調料則會導致失眠。不少失眠者雖然處處小心,用了很多促進睡眠的方法,可還是沒有效果,往往就是由于特殊的飲食習慣而忽略了調料這個因素。建議失眠者在臨睡前不要吃辣椒、大蔥、胡椒、桂皮、芥末等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造成大腦神經興奮,影響睡眠。
(據《鄂州廣播電視報》)
盛怒1小時=加班6小時
科學研究已證實,1小時盛怒所造成的體力與精神的消耗,相當于加班6小時以上的消耗。這就是盛怒之后,人往往感覺到非常疲憊的原因。科學實驗證實,當人樂觀愉快時,人體就會通過生化過程使血液中增加有利于健康的化學物質,從而使人體處于良好的狀態。而當人情緒波動,產生消極悲傷情感超過正常的生理限度時,就會造成人體生理機能的失調,并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個好心情非常重要。
(據《老年日報》)
3類運動抑制粉刺
據美國健康網站日前報道,多做舉重、有氧運動,比如慢跑,還有拉伸運動,都對皮膚有益,可以抑制粉刺生長。“粉刺是由于腎上腺分泌了過多的雄性激素而造成的。很多證據表明,當人們做這些運動時,壓力會減小,由此腎上腺釋放的雄性激素會大大減少,從而有效控制粉刺的出現。”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曼皮膚協會的醫學主管大衛?伯曼說。
另外,這3類運動不僅能使皮膚細胞輸送營養的能力大大增強,還能促使皮膚更快地排出毒素。
此外,人們在做完這些運動后,皮膚會處于最佳的生理狀態,這有利于膠原蛋白的產生,使皺紋遠離我們的皮膚。
(據《生命時報》)
消化不好要多鼓腮
人到老年,消化液減少、機械性消化功能減弱,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脾胃虛弱。“口漱”和“叩齒”等幾個小小的鼓腮動作,就能夠幫助老年人改善這些癥狀。
“口漱”,即空口反復鼓動兩邊腮部;“叩齒”,即上下齒輕輕相叩。除此之外,老年人還可以用舌尖輕舔上顎、用舌頭摩擦口腔內側的牙齦、舌頭在舌根的帶動下在口腔內前后蠕動。只需少許時間,你的口腔內就會分泌出大量的唾液。我們因而會頻繁吞咽口水,令重碳酸鹽的水平增加,有助于降低酸性,緩解消化不良造成的不適。
(據《廣州日報》)
預防關節炎常吃胡蘿卜
英國路透社一篇文章指出:最新的研究發現,類胡蘿卜素有助于預防關節炎。因此,多吃胡蘿卜以及另外一些黃色蔬菜和水果,對你的關節大有好處。
研究證實,經常在飲食中攝入類胡蘿卜素,可以起到消炎的作用。關節炎患者平均每天攝入的類胡蘿卜素比常人要低20%~40%;而平時攝入類胡蘿卜素較多的人,比吃得少的人,患關節炎的幾率要小一半左右。
專家指出,常見于食物中的類胡蘿卜素有50~60種之多,如β-胡蘿卜素、葉黃素、玉米黃質等等。在黃色、紅色的水果以及蔬菜,比如胡蘿卜、南瓜、紅薯、芒果、橘子、菠蘿等中含量最多。不過,要想起到食療作用,每天至少要吃含有類胡蘿卜素的食物100克~200克。
(據《中新社》)
吃完粗糧多喝水
粗糧沒經過深加工和細加工,營養成分保存得較為完整,具有良好的營養價值和食療功效。從種類上來講,粗糧主要包括谷物類(玉米、小米、紅米、黑米、紫米、大麥、燕麥、蕎麥等)、雜豆類(黃豆、綠豆、紅豆、黑豆、蠶豆、豌豆等)、塊莖類(紅薯、山藥、馬鈴薯等)。
烹飪粗糧之前一定要提前浸泡,根據原料不同,浸泡時間也不同。浸泡對粗糧的制作非常重要,不僅可以縮短烹飪時間,而且浸泡之后的粗糧相對軟一些,做熟后口感好,更容易吸收和消化。此外,吃完粗糧要多喝水。粗糧中的纖維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做后盾,才能保障腸道的正常工作。
(據 《當代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