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4月15日)
■3月17日,根據伊朗官方公布的選舉結果,包括“聯合陣線”和“包容聯盟”在內的伊朗保守派在14日舉行的議會選舉中獲得約70%的多數席位,保守勢力繼續在伊政壇占據強勢地位。
■3月20日,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二世任命荷語基督教民主黨領導人萊特姆為新首相,萊特姆當天下午率領來自比聯邦議會內五大政黨的14名新內閣成員宣誓就職。至此,比利時長達9個多月的組閣危機宣告結束。
■3月24日,不丹舉行歷史上首次國民議會選舉,不丹繁榮進步黨以絕對優勢擊敗了人民民主黨,獲得了47個席位中的44席,該黨領袖廷里將成為首位民選首相。不丹將結束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君主統治,成為議會民主制國家,國王仍是國家元首。
■3月24日,巴基斯坦人民黨提名候選人吉拉尼在國民議會選舉中以264票的壓倒性優勢當選新總理,由人民黨、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等政黨組成的巴新一屆聯合政府成立。
■3月29日,津巴布韋舉行歷史上首次總統和議會聯合選舉。津選舉委員會4月2日宣布,津主要反對黨爭取民主變革運動在議會選舉中的得票超過執政的非洲民族聯盟-愛國陣線,獲得眾議院多數席位。
■4月6日,黑山舉行獨立以來的首次總統選舉,現任總統、執政的社會主義者民主黨候選人武亞諾維奇以51.4%的得票率勝出,實現連任。武亞諾維奇表示,將帶領黑山人民在加入歐盟的道路上共同努力,使黑山早日入盟。
■4月9日,韓國舉行第18屆國會選舉,執政的大國家黨贏得299個議席中的153席,超過議席的半數,統合民主黨獲得81席,國會形成“朝大野小”的局面。這是韓國保守勢力自贏得總統選舉后再次拿下國會選舉,也是20年來保守派首次在國會選舉中獲勝。
■4月10日,尼泊爾舉行制憲會議選舉,選舉產生的制憲會議將決定尼泊爾未來政體和君主制存廢。根據初步統計結果,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以較大優勢勝出,成為尼最大政黨。尼共(毛)主張徹底推翻君主制,建立民主共和國。
■4月13日,肯尼亞總統齊貝吉宣布,他領導的民族團結黨與奧廷加領導的“橙色民主運動”組建的聯合政府正式成立,奧廷加被任命為總理。
■4月13-14日,意大利舉行戰后第16屆議會選舉,由前總理貝盧斯科尼領導的中右聯盟在參眾兩院的選舉得票率均領先于前羅馬市長韋爾特羅尼領導的中左聯盟,重新獲得執政權。這是貝領導的中右聯盟在1994年和2001年兩次贏得議會選舉之后再次獲勝,貝將第三次出任政府總理。
■4月1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接受了俄議會第一大黨“統一俄羅斯黨”的邀請,在總統任期結束后出任該黨主席。此舉進一步鞏固了普京在卸任總統后的政治地位。
(供稿:周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