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光芒四射的基金,很多2007年已經風光不再。2006年凈值增長率最高的數只基金,如景順長城內需增長、上投摩根中國優勢、上投摩根阿爾法、銀華核心價值和泰達荷銀精選等,均未進入2007年以來回報率的前30名。而中郵核心優選、博時主題行業、華夏紅利、光大保德信紅利、華寶興業收益增長、東方精選等新面孔則取而代之,進入2D07年以來回報前10名。
行情迥異
敲定2007年新座次
造成這一“風水輪流轉”的重要原因,首先在于2007年全年的行情與2006年迥異。2006年A股呈現單邊牛市格局,而2007年則暴漲暴跌。在2007年1月4~29日、2月6日~5月29日、7月17日~10月16日3個大幅上升階段,上證綜指分別上漲了10%、66%和59%,偏股型基金同期平均回報約為20%、90%和60%:而在1月30日~2月5日、5月30日~6月4日、10月17日至11月底3個大幅下跌階段,上證綜指分別暴跌11%、15%、20%,偏股型基金凈值平均折損達15%、10%和12%。
與有關行情特點相對應,2006年偏股型基金中表現居前的都是全年始終維持最高倉位的基金,如景順長城內需增長,20D6年平均倉位始終維持在80%以上,二季度末倉位甚至高達91%。而2007年前10名中多為資產配置調整能力較強、或資產配置調整空間較大的基金,如華夏大盤精選(倉位40%~95%,2007年三季度末減倉至63%)、博時主題行業(2007年三季度末減倉至66%)、華夏紅利(倉位20%~95%)、華寶興業收益增長(倉位30%~95%)等。
導致名次重排的另一原因,是市場熱點和板塊輪動格局的重大變化。2006年市場呈現普漲格局,大盤藍籌股更是在2006年8月~2007年1月領漲市場,因此買人大盤藍籌并持有的基金表現突出,如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即長期重倉銀行和地產等藍籌股。
2007年,以銀行和地產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整體上漲幅度有限,地產股10月17日以來更是整體下調30%以上,拖累2007年持股不動的基金表現欠佳,如景順長城內需增長、上投摩根阿爾法等;而那些持股比較分散、追求變化、換股頻繁的基金則表現突出,尤以占據首席和次席的華夏大盤精選和中郵核心優選為代表,當然這與基金經理突出的熱點捕捉能力密不可分。
2008年基金回報
可達20%~80%
在2008年市場仍將延續巨幅震蕩格局的預判下,基金等做多資金仍將輪番運作有題材、有潛力的投資品種,因此市場熱點可能異常活躍,板塊輪番啟動,此消彼漲。這一格局要求基金運作必須緊跟市場熱點,積極、迅速調整資產配置,因此配置靈活、調整迅速、波段做得好的基金將占據優勢而采取買入并持有策略的基金,其業績將面臨考驗;很多大盤藍籌股目前已嚴重高估,股價肯定要跌下來,又怎么能做到堅定持有呢?
但需要強調的是,做波段對基金經理的能力要求非常高,一旦判斷錯誤,可能適得其反;另外做波段會導致交易費用的大規模增加,侵蝕基金的收益。因此不是做波段的基金,就一定能取得好業績,需要仔細考察其歷史業績和運作能力。
不妨對2008年基金的收益作一大致預測。2007年1月1日~12月14日,偏股型基金的最高回報(如華夏大盤精選,205.09%)大約是上證綜指漲幅(87%)的2倍,而最差回報則僅為上證綜指漲幅的一半。如果2007年底股指能維持在5000點左右,而2008年最高能突破7000點,則意味著2008年上證綜指將有40%的漲幅,可據此計算出2008年不同偏股型基金的收益將分布在20%~80%的區間,當然不排除最好的基金有可能達到100%。
從下行風險看,2007年10月16日~11月底,上證指數跌幅接近20%,而偏股型基金凈值平均跌幅在10%以下。和2004~2005年的單邊熊市及2007年前兩次大跌的表現相比,基金的專業投資能力日趨成熟,將在2008年的復雜行情中凸顯績效。
綜合實力定勝敗
除投資策略和基金經理的波段操作能力,2008年基金要運作得好,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基金公司的綜合實力。
在單邊牛市行情中,很多基金只要敢冒風險、大幅提高倉位,就能獲得好的收益。而當市場進入震蕩市時,債券配置的地位會日益突出,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研究能力將成為決定勝敗的核心砝碼。而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研究能力分化嚴重。固定收益研究的難度不亞于股票研究,有的公司對股票研究在行,但對固定收益研究可能不在行,甚至根本就沒有固定收益研究。而股指期貨推出后,如果基金可以利用股指期貨來做套期保值或投機套利的話,則綜合實力較強、能夠有效利用股指期貨工具的基金公司,將在博弈中占據先機。因此2008年基金公司的競爭,不僅僅需要投資操盤能力出色,更取決于基金公司背后的投研團隊的深度和廣度。
由于基金公司綜合實力差異而產生的業績、規模和收入分化,在2007年便已有所體現。業績方面,截至2007年12月7日,最好的股票型基金今年以來回報超過200%,而最差的只有40%。規模方面,有的基金規模高達300~400億元,而有的僅剩幾千萬元,華夏、嘉實、南方,博時等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商達2000億左右,而有的基金公司只有2~3億元。這直接導致收入方面,有的基金公司高達十億元,而最少的基金公司則僅有100多萬元。
這種分化,很可能在2008年催化基金公司的優勝劣汰。在單邊牛市行情下,基金可以輕易達到法定的5000萬份額,從而避免清盤;但在2008年的震蕩行情中,有的基金公司可能會面臨人才流失、研究難以跟上等一系列問題。而有的公司已經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地位,基于業績和品牌的優勝劣汰在2008年會更加明顯。
哪些基金公司值得托付
◆華夏基金公司旗下的華夏大盤精選。華夏紅剩、華夏平穩增長和華夏優勢等多只基金均進入2007年以來回報前20名,并且公司在國外獲得了多項大獎;
◆易方達基金公司得過國內外多項大獎,易方達策略威長更是無論牛熊市,均業績穩健,表現突出;
◆嘉實基金公司雖然今年業績有所滑坡,但公司穩健的風格,出色的風險控制能力必定讓長期投資者更加受益:
◆廣發基金擁有一支業內知名的投研團隊,同樣歷經牛熊市考驗,旗下擁有廣發聚富,廣發穩健增長,廣發小盤成長,廣發聚豐等一批績優基金;
◆博時基金公司風險控制出色,自成立以來旗下基金整體業績異常穩定,贏得了較高的品牌知名度,2007年3季報顯示其資產管理規模雄屠同行前列;旗下的博時主題行業又穩又快,2007年以來回報居同類基金第2名;
◆上投摩根等基金公司雖出現重大人事變動,但公司旗下的上投摩根中國優勢,阿爾法和成長先鋒均跑進同類基金的前1/3,整體業績仍為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