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雛軍被判入獄時,黃宏生已經在獄中熬過了幾年時光。年難過,年年過,總有人難以過個好年。有的東西我們可以避免,有的東西怎么折騰都會來。
阿里巴巴股票終于回落。這是一個正常的過程。以前我剛當記者時,特別受宿命論的影響,覺得什么事情都很正常。哪個公司突然關門了,正常!哪個公司裁員了,正常!技術又落伍了,正常!按照這樣的思路,記者這行是干不了了。
阿里巴巴上市時市盈率超過300倍,全球股市上20倍市盈率比較正常,通俗地講這意味著投資者愿意投資企業20年,但按照阿里巴巴的市盈率,就得等上個300年。所以,其股價必然回落,何時是底還不好說。
PPG目前火得一塌糊涂。這個公司的襯衫我見過,還特意仔細地摸了好一陣子,襯衫的主人臉色一會兒紅,一會兒青,以為我有什么不良企圖。其實,我只是想看看,經過互聯網思路包裝過的襯衫是否真的與眾不同。看過之后,我敢打保票,那襯衫絕對不比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襯衫質量更好。營銷模式是新穎,但絕對不如你親自到店子里試過更合身,企業也不能因此被高估。
神話的誕生是很容易的,基本規律與原始人類對自然現象的崇拜相比并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一個原因是不懂。由于對一個企業所處的行業和模式(有時候就是因為某個人)不了解,就導致黑母雞看著白母雞分外漂亮的局面。阿里巴巴說的電子商務是什么、中國石油的產品如何定價與銷售,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都是不甚了解的,都是聽朋友的朋友、同事的同事說的。第二個原因是人人都有高趨利性。聽說某個行業賺錢很容易,就很容易產生賺一把就走的心態,這不可能給一個企業帶來長久的發展動力。
泡沫總會破滅,神話也總會接受現實考驗。在一個機制健康、信用體系健全、風險評估成熟的市場中,神話破滅引起的市場風險要控制得好,市場從創傷中恢復的時間要快。馮侖在《野蠻生長》中提到過,去年浙江發生了一名女子吳英非法集資多少億元被批捕之后居然無一人去擠兌的狀況,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當地的民間信用機制非常好。這樣的環境是在浙江幾百年的商業文化中積淀下來的,也是中國經濟要在未來打造和復制的。
我們所見到的各種危機,都是在外部條件不健全的狀況下發生的,比如亞洲金融危機,帶給區域經濟的災難性是巨大的。而隨著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深入,未來遭遇到風險后的受傷害程度,要遠遠大于從前。在這種情況下,神話將會變換形式出現,也會帶來更高等級的破壞性。
奇怪的是,神話在任何時候都有市場。花旗銀行也是可以虧損的,美林也是,現在,瑞銀也巨額報虧了。而且,神話在流通過程中還可以增值,趨利性是一種集體的盲動和盲從,有人類,就有神話。人類不止,神話不息。我們在創造和經歷神話,也會成為神話的推動者和受害者(當然,也有受益者),但是,要觀察經濟,越到復雜時,標準越簡單,凡事都要遵循自然規律。把握住這一點,再復雜的神話也會摔成肉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