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早些時候準備宣布一宗價值400億美元的空中加油飛機訂單的得主,但是由于各種干擾,吃得這塊肥肉的得主遲遲沒有公布。這是史上最昂貴的寬體飛機采購合同。參與最后競標的一方是美國波音公司,另一方是歐洲航空防務和航天公司(EADS)及其美國合作伙伴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由于EADS是一家歐洲企業,競爭的激烈不止于比較雙方各自產品性能,還上升到政治、民族高度。
1000億美元的超級訂單
美空軍空中加油飛機老化問題嚴重。當前服役的近600架空中加油飛機中,有531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投入使用,另有59架是20世紀80年代的設計。美空軍計劃,在未來10年到15年內,花費30億到40億美元更新179架空中加油飛機,因此引起波音公司和EADS之間的競爭。

美國智囊集團列克星敦研究所防務分析師洛倫·湯姆森認為,未來30年內,美軍將全面更新其空中加油機群,預計花費不下1000億美元。他分析,美國空軍將購買的空中加油飛機最終將多達400架,從而完成當前使用機群換代。“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這都是最大的一筆飛機訂購合同,”他說。
無論對波音公司還是EADS而言,贏得當前訂單至關重要。如果成功競標,不但能立即到手400億美元的生意,還有望在未來幾十年內包攬美軍空中加油機群換代任務,贏得超過1000億美元的訂單。美國航空工業咨詢人士斯科特·漢密爾頓說:“這是幾十年來和未來數十年內的最大筆防務采購,當然令人垂涎。”
波音公司欲以KC-767加油飛機贏得美軍訂單,EADS則推出KC-30參與競標。兩種產品各有優勢,難分高下。
波音與EADS的口水戰
波音公司空中加油飛機項目負責人馬克·麥格勞說,KC-767專門針對美國空軍所需而設計,強于KC-30。“我們依空軍需要產生解決方案,”他說,“而他們(EADS)則要求空軍改變來適應產品。”
波音公司與EADS的競爭關鍵之一是各自產品的體積。KC-767以波音公司產品767中型飛機為原型,與KC-30相比,KC-767起飛所需跑道更短、耗能更低,如果以40年的使用壽命計算,運營費用所需比KC-30少140億美元。
對于波音公司所謂的產品優勢,EADS及其合作伙伴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卻有不同解釋,他們認為與波音公司的KC-767相比,KC-30體積更大,能夠在空中停留更長時間,而且空中輸油效率高出30%。如此一來,能夠補償這款飛機能耗較高的弱點。
為了更加精準地打擊對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對于美軍飛機可能執行空中加油任務的5種情況分別加以研究,并計算出所謂的“機群效率值”,顯示多架飛機執行加油任務的效率高低。據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計算,KC-30型飛機此項得分為1.62,而其競爭對手KC-767得分只有1.35,這項計算假定美空軍當前服役加油飛機的效率為1。波音公司沒有公布其對這一數值的計算結果。
諾斯羅普公司還攻擊說,KC-767的設計集合波音767設計的三項變量,風險較大,是“加油怪機”。與之相比,KC-30的設計更安全可靠,而且已經試飛成功,澳大利亞空軍明年即將投入使用同一款型加油飛機。
就業、政治與歷史污點
談及歷史,波音公司似乎占盡先機,因為美軍當前所用空中加油飛機大部分是波音產品。美軍當前服役的近600架加油飛機中,有531架是波音公司生產的KC-135型加油飛機。為獲得訂單,波音公司展開強大的院外游說攻勢,強調優勢之一就是與美軍的長期合作關系。然而,這也是波音公司參與競標的“污點”所在。
美空軍在5年前計劃更換部分加油飛機,商議租借以波音767為原型的新型加油飛機。這筆價值235億美元的交易最終未果,因為波音公司與美空軍有串通嫌疑。時任參議員、現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約翰·羅伯特負責當時的調查,稱美國空軍特意修改采購所需令波音公司成為唯一競標企業,如果交易成功波音公司的767生產線能免遭淘汰。
因為與波音公司這段不光彩的合作歷史,美國空軍如今采購新型加油飛機,面臨不小國內政治壓力,招標是否公平、透明頗受關注。

EADS和諾斯羅普·格魯曼與美國空軍幾乎沒有合作歷史,但參加過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的美軍高級將領見識過它們的產品,對其頗有好評。美國《空軍時報》周刊最近刊載一篇文章中,3位空軍指揮官在其中頗為肯定KC-30這類大型加油飛機。
無論美國空軍選擇波音還是EADS產品,都要美國國會批準才能交易。如此一來,兩者之間本已激烈的競爭更為復雜。
到了美國國會,決定美軍軍購合同歸屬的不僅是競標方的產品性能,還有國內就業、對外貿易等多重政治考慮。
如果成功競標,EADS將在美國阿拉巴馬州西南部港口城市莫比爾修建KC-30組裝工廠,預計能為當地創造2000個就業機會。此外,EADS還計劃將生產KC-30合同的60%外包給美國企業,估計能支持全美2.5萬個就業職位。
在這場競爭中,波音大打“民族牌”,得到不少議員支持。參議員帕蒂·默里來自波音公司所在的華盛頓州,她明確表態,將利用波音公司和EADS在世貿組織的未結官司,在國會表決時把KC-30擠出美國天空。
她說:“美國納稅人不該獎勵一個數十年來傷害美國工人利益的公司,我們也不該把關鍵的軍購合同交給一個受外國力量補貼的外國公司。”
波音公司稱,如果競標成功,公司在全美能夠新增4萬個工作崗位。實際上,即使波音公司獲得這筆訂單,其部分生產、采購也將外包給國外企業。
因為這筆交易涉及政治敏感問題,美國軍方做決定時慎之又慎。美國空軍參謀長邁克爾·莫斯利無可奈何地說,待正式結果宣布時,“我真的希望沒人抗議”。他說:“這與律師和公司無關,這關乎國家的運作能力。”他還表示,如果最終競標結果引發長期抗議,美國空軍“只好接著使用已服役44年的飛機”。
(作者:新華社國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