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外國專家警告,全球正不知不覺間步入機器人軍備競賽,各國正研制越來越多極具攻擊能力的智能戰爭機器人。由于制作成本下降,數量增多,極易落入恐怖分子手中,成為恐怖襲擊的利器。
機器人兵團的強悍戰斗力
隨著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在阿富汗、伊拉克戰場大顯身手,讓人們目睹了現實社會機器人軍團越來越強大的作戰性能。

在阿富汗山區,一種名為“赫耳墨斯”的機器人,在一名操作員的控制下,迅速輕松地爬進阿富汗深山的洞穴里,搜尋本·拉丹及其他“基地”組織成員。在伊拉克戰場,美軍首次使用裝備自動化武器的戰地機器人——“魔爪”,它受遠程監控,由履帶驅動,能裝備機槍、火箭彈發射器等多種武器。最厲害的當屬代號為“劍”的武裝機器人,它身高0.9米,配備有M249或M240機槍,外加M16系列突擊步槍和M202-A16毫米火箭彈發射器,每分鐘可發射1000發子彈,且命中率幾乎達到100%。它們成為美軍歷史上第一批與敵人“近身搏殺”的機器人。
不久前,韓國三星科技公司揭開了SGR-A1機器人的神秘面紗。這種機器人可利用其高清晰紅外線攝像機,自動跟蹤4公里外的目標,必要時可發射子彈或釋放催淚瓦斯。預計在2008年以后,這種機器人將被部署到韓國邊境、海岸沿線等地,擔負監視重任。
2007年秋天,為了檢驗智能戰機器人部隊的作戰能力,美軍聯合部隊司令部舉行了一場持續35天、耗資2500萬美元的“2015戰爭”演習。參加演習的包括來自不同軍種的1400名官兵,而唱主角的卻是智能機器人。戰場設定在“2015年的巴格達”:密密麻麻的微型無人駕駛戰斗機掠過巴格達上空,一支中隊的“蝙蝠”和“吉科”“機器戰士”開始沿著公寓的墻壁攀爬,隨即跳進房間里,將屋內的情報傳給人類士兵。當附近街區的“恐怖分子”試圖趕來營救時,全副武裝的美軍“魔爪”機器人向他們投擲智能手榴彈——每枚手榴彈都準確地找到了躲在建筑物后面的武裝分子的腦袋!這次演習給美軍指揮官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沒過幾天,他們就決定將智能戰部隊寫進新的《美國陸軍作戰手冊》。
從2003年起,隨著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機器人正式部署和實戰運用,人們獲得機器人的途徑越來越多,組裝維修等也變得越來越容易。新西蘭工程師布魯斯·辛普森近日研制出一款頗具威脅的飛行器:微型巡航導彈,其制作材料完全來自普通市場,成本不到5000美元。
瑞士日內瓦的一名專業無人駕駛飛機模型經銷商說,在目前情況下,獲得小型無人駕駛飛機的難度并不大,所需要的只是一些材料和一名合格的電子工程師。同樣,組裝一個大型的無人駕駛飛機模型也不難。因此,人們將很難阻止恐怖分子得到這種飛機。科研人員曾與軍方的雷達站作過測試:雷達完全無法監測到這種無人駕駛飛機……即使雷達發現了什么,也只是把它當作飛行中的鳥群而自動把它從雷達屏幕上過濾掉。更有軍事專家分析說,一些武裝組織事實上已經在努力獲取這種無人駕駛飛機。早在?2002年8月,哥倫比亞政府軍奪回被反政府武裝“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控制的一處軍事基地時,在基地內發現了9架小型無人駕駛飛機。
恐怖分子的新寵?
恐怖組織和恐怖活動日益呈現國際化、網絡化的趨勢,恐怖組織擁有不菲的資金后盾,各類武器甚至核彈都能獲得,對他們來說要獲得這些機器人,并不是難事。就像他們獲得路邊炸彈的制作技術一樣,一部舊手機或者機械時鐘、一顆報廢炮彈、雷管,加上銅絲、膠帶等,經過簡單拼裝,一顆威力十足的路邊炸彈便宣告完成!也許不久的將來,從市場上就可以買到這些機器人配件,按照需要簡單組裝即可完成。對恐怖組織來說,用機器人替代人進行恐怖襲擊,不僅僅是花錢少,更重要的是它們無與倫比的優越性能,可以大大提高恐怖襲擊的成功率!
1940年,科幻小說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在其經典之作《我,機器人》中,列出的“機器人三定律”,即機器人不應傷害人類;機器人必須聽從人類的命令,除非該命令與第一定律相悖;機器人應能在不違反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情況下保護自己。但自從人類發明機器人以來,讓機器人識別遵守這條定律還沒有成為現實。早在1978年9月6日,日本廣島一家工廠的切割機器人在切鋼板時突然發生異常,將一名值班工人當作鋼板給切割了,這是世界上第一宗機器人殺人事件。
其實,機器人就是用軟件控制的各種機械零件的組合體,一旦程序的控制權被恐怖分子掌握,它就會按照指令行事,攻擊任何指定的目標!它不會感到饑餓,不會忘記自己的命令。未來的“機器戰士”可謂千姿百態,可能會像人、蜂鳥、坦克、蟑螂、龍蝦……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它們還可能是“聰明的塵埃”。機器人不需要晉升、發工資,也不必操心它們的伙食,更無需解決它們的傷亡補償金……
它們一旦被恐怖分子獲得,就可以被當作自殺式襲擊的機器炸彈。目前一種無人操縱武器系統的機器人已在美軍第三步兵師部署,它配備有遠程遙控快速瞄準平臺,可攜帶自動武器、機槍,或者狙擊步槍,被稱為“火力小分隊的第11人”。此外,目前在研制的攻擊機器人可以使用特種彈藥對建筑物的工事、地下通道以及其他城市設施實施攻擊,并能以直瞄火力或反坦克武器直接支援乘車或下車的步兵作戰行動,去占領關鍵目標等。
雖然聽起來好像科幻小說,但“飛行機器人”有朝一日也可能會取代恐怖組織的人彈與劫機者,成為恐怖襲擊的新利器。據專家說,“飛行機器人”翼展長5米,可以攜重50公斤,在衛星定位系統協助下,擊中目標的誤差只有數米;而且它靈活輕便,就連雷達亦探測不到,全球的反恐和保安部門亦對此束手無策。例如,日本雅馬哈公司已經生產出一款長3.6米、重95公斤的無人駕駛直升機。這種直升機可以以20公里左右的時速執行低空飛行任務,如果它突然出現在美國白宮上空,幾乎如入無人之境。目前,武裝組織已有利用無人駕駛飛機進行恐怖襲擊的企圖。2005年4月11日,黎巴嫩什葉派民兵組織真主黨曾利用無人駕駛的“雄蜂”偵察以色列目標,進行其所謂的“監督”任務。
此外,水下潛水機器人、水雷、“龍蝦”等仿生水下武器,也是人們擔心被恐怖分子利用的機器人武器之一,不僅如此,甚至在遙遠的太空中執行任務的智能衛星,一旦被恐怖分子掌握,也同樣令人擔憂。也許到那時,無孔不入的恐怖機器人“終結者”真的會成為恐怖分子手中聽話的冷血殺人兇手,電影《機械公敵》中無數受到恐怖分子控制的機器人不惜粉身碎骨,如風卷殘云般襲擊行駛中的汽車、火車以及人群密集的高樓大廈的場景真的會在現實中出現。
(作者:南京陸軍指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