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隨時隨地思考,更要以創新、獨特、非傳統的角度去思考。
全球化旋風帶來了許多創業機會,隨之而來的還有風險。創新,是降低風險取得成功的關鍵,這似乎眾所周知。如何創新卻是所有人的疑問。在大前研一的新書《創新者的思考:發現創業與創意的源頭》中,這兩者實現了結合。作者將創意(Creativity,神秘的思考及構想源頭)、創業(Entrepreneur,創造致富的公司及業務),以及創新(Innovation,創意的市場成就,也就是實現創意、享受創業成就的能力)共冶一爐,成為一體的論述。
此書出版以后,有評論這樣認為,“如果看完該書以后,你還是沒有收獲,那你就去把日本創業家商學院的牌子摘下來!”
該書的內容是大前九年來在創業家商學院的授課內容記錄。一般有關創業的著作比較偏重在創業過程及創業后的管理,而大前的重點則著重在創意的思考。看大前的書或文章經常會想,這個人為何有如此多奇特的想法?在這本書中就可以找到答案,因為他隨時隨地都在思考:搭電車時,看到車內廣告時會思考著可以如何改善;車外景色不美觀且臟亂,他也在思索如何改進;在浴室里看報紙還在思考。
但是,大前不只鼓勵潛在的創業家要隨時隨地思考,更要以創新、獨特、非傳統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產生前所未有的商機。大前提供了許多角度讓創業家去自由想象。首先是對所有事情要有高度的好奇心,一直追問為什么,例如YKK的創業者發現,冰冷的鋁銅拉鏈,讓女性背部不舒服,也可能造成傷害,因而一直問為什么不能改良,應該會有更好的方法才對,這種精神讓他開發了尼龍質地的拉鏈,最后YKK成為世界最大的拉鏈公司。大前最初是用“與人頂嘴”的方式來訓練自己,事事都打破沙鍋問到底,連導師都微帶牢騷的說,“你老問為什么,逼得我都不得不繼續努力了”。
第二個思考角度就是顛覆常識與常規,拉鏈不一定要用金屬做,尼龍也可以做拉鏈,而且更為舒服,更為安全。大前提出的第三個原則是看透未來,也就是直接看到未來的需求。他提到山葉(YAMAHA)的經營者,二次大戰之后到美國去考察,不同于戰后的日本滿目瘡痍,那里到處充滿了悠閑享樂的氣氛,他意識到未來日本總有一天會復蘇,休閑產業必定會興盛,因此山葉投入鋼琴、摩托車及運動等產業。第四個原則是解放思想,提升戰略自由度,例如將舊事務加以重新組合,可以產生新事務。以現代流行商品的概念,就像手機可以加MP3、PDA或是數字相機等功能。
對于創業資源的來源,大前強調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搜尋能力,他認為這來自于不斷的與各種人交流。大前在麥肯錫做咨詢時,每年有220天會跟別人吃早餐,他們針對一件事深入討論。如此一來,可以獲得各種不同角度的見解。而對于如何求證創意的可行性,大前認為進行深入調查是必要的,調查不能只依賴別人寫的資料,自己第一手的數據更重要,因此大前寫作的書中幾乎從來沒有參考文獻。日本人奉行現場主義,大前更是強調現場調查的重要性。而且對于有疑問的部份,一定要徹底澄清才行。
難以置信的是,雖然是享譽全球的管理大師,但大前研一的學歷背景中絲毫沒有與管理沾邊,從日本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畢業,進入東京工業大學念碩士,再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讀博士,純工科背景。進入麥肯錫三年以后,通過自己的努力,大前就成為了公司全球顧問費最高的職員。
讀大前的書總是會讓人覺得很振奮,因為他總是積極地擁抱商業,贊揚成功(從商業的角度來認定),以及商業的前瞻力量。所以,對于創業者來說,你會覺得那么多的美好前景就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