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融資成功與否,創業者都要抱有堅決把企業做起來的信心。
創業不容易,無論成功與否,創業者都應獲得尊重。在我同創業者打交道的過程中,常常感覺到創業者的心態對企業的成敗有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的海外投資機構進入中國和本土創投機構的增多,投資者面臨的競爭也在加劇,如何做好投資,也要求投資人自身調整好心態。
我很希望能夠和創業者交流這方面的問題,因為創業者和投資者看問題的角度可能有所不同。這里,我從投資者的角度談談我對創業者的心態、投資者的心態的認識,希望對創業者能有所啟發。同時,也期待能夠聽到創業者的反饋,從而改進我們的工作。我相信,投資者和創業者之間的真誠交流,會使我們對這一問題認識的更深入,也更有助于共同打造一流的企業。
創業者要遠瞻而務實
第一,把企業的成功寄托在融資成功上,將會使創業企業陷入被動的狀態。
作為專注早期和成長期企業的投資機構,我們接觸的很多企業都處于確實需要資金支持的階段。而越是早期的企業,其風險往往越高,因而融到資的可能性相對也越小。事實上,我們每年接觸近千家企業,最后能夠投資的比率很小。這在客觀上給創業者造成融資很難的印象,同時也容易讓創業者把能否創業成功寄希望于能否融資成功上。
從我的理解看,創業企業大都需要資金的支持,但最好能夠有兩手準備,融資成功與否都有不同的打法。對于融不到資就面臨解體的企業,從投資者的角度看是有較大擔心的。另一方面,只要企業本身確實有發展潛力,我覺得融資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雖然不同的投資機構有不同的判斷標準,但所有的投資者都錯過一個好項目的概率還是很小。企業融不到資的真正原因,是企業本身存在一些讓投資者顧慮的重要因素,比如團隊不過硬,或者是商業模式存在問題等。對于創業企業所在的行業,投資者往往只能有個大概的了解,投資者想了解的主要問題是創業者能夠在多長時間內把企業做到多大規模,以及各種退出渠道(國內外上市還是并購)的可能性,而創業者應該對此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夠跟投資者說清楚。在分析清楚上述問題的基礎上,創業者抱著無論是否能融到資都會堅決把企業做起來的信心,伴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會有投資機構主動找上門來。
第二,長遠發展戰略和扎實的執行力,對于企業的發展缺一不可。
一個企業能否做起來,我覺得有兩點關鍵。一是創業者要有長遠眼光,有胸懷,有志于把企業帶到一個國際化的平臺;二是必須要有很強的執行力。我接觸的一些創業者,包括已經融到資的企業,能夠看得很遠,對企業未來的設想也都合理,但在執行的時候遇到很多問題,很多想法實現不了或者大大折扣。對于這種情況,我建議創業者能夠認真想一想,是自己的原因還是中層管理團隊的問題。如果是自己的原因,比如有的創業者可以把企業從零做到100人的規模,但對更大規模的企業運營缺乏經驗并且在短時間內難以明顯提高,這時候應該有胸懷去尋找更能勝任的人來運營公司,自己可以做董事長并參與到擅長的業務中去,這樣的創業者是投資者青睞的。
還有一類創業者,具體工作做得很好,但是缺乏大局觀和長遠戰略的規劃。在我們投資的企業中也有這樣的情況,創業者事必躬親,在技術、生產細節上投入的精力很多,也能夠使企業短期盈利,但是對長遠發展目標缺乏清楚認識,而且沒有意識去主動思考這個問題,這樣企業的未來就成了一個最大的問題。我們建議這類創業者多花一點時間思考公司的戰略,并且要有意識的培養這種能力。如果自己確實不擅長,要能夠吸引這樣的人才加盟并且給予其足夠的決策權。創業者這種開放的心態對于企業的發展常常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投資者要有創業心態
雖然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構在不斷增多,但相對于龐大的需要資金支持的企業,資金量畢竟還是不足。有很多企業提出融資需求,就容易使我們這種做VC的感覺自己高高在上,而這種心態恰恰會成為投資業績不佳的重要原因。如前面所說,如果一個企業真的不錯,是有較大把握拿到錢的,所以常常會出現多家VC同時看好一家企業的情況,這時融資企業的主動權要更大一些。每個人、每個企業都希望被尊重,如果投資者以一種高姿態去和創業企業談,企業會接受嗎?在企業發展狀況不太好的情況下,有可能企業會忍一時而融到資,但從長遠來看投資者能否得到好的回報仍然是個問號。
如何能夠讓自己看好的創業企業認可自己,如何在眾多的投資機構中實現我們的差異化,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我想創業者在選擇VC的時候,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除了資金之外,還能給創業企業帶來什么價值?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風險投資機構之一,我們在海內外都有比較廣泛的人脈和資源積累,很多時候可以對創業企業提供直接的,有時是較為關鍵的幫助,比如拓展大客戶市場、招聘高端人才等;但有時我們對創業企業短時間內能夠提供的直接幫助不大,創業者在其所在的行業內的資源比我們要深厚得多,這時候如何得到創業者的認可,對我們是一個挑戰。
我的性格是直來直去,能幫上忙就說能幫上忙,并且盡力去幫,暫時幫不上忙也直說。但是我們會以創業者的心態和創業企業一起去成長,去面對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最終目的是和創業者一起創建起一流企業。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相信我們對企業未來的發展一定是有價值的。事實上,我們確實也投入了不少的時間在和已經投資的公司一起解決各種問題,比如中層員工的流失、暫時的資金短缺,以及幫助企業探討一些并購機會并結合我們的優勢促成合作。反過來說,當多家VC同時看好一家企業時,我也不主張降低身份去和企業談判,道理是一樣的。以平等的心態,以雙贏為導向,換位去想企業的發展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自己可能提供的幫助,是贏得企業信任進而把企業做大做強的基礎。
我們的投資理念是不喜歡跟風,如果一個細分行業或者一家企業被炒得很熱,我們參與的可能性就會減小。一是因為這里面可能會有泡沫,二是即使企業真的不錯,價格也會被炒得很高。對于看好的項目,我們會根據對企業未來的收益預期和風險,并結合市場行情,給一個合理的價格,不贊成以高價格去爭項目。而且,如果企業在早期、成長期階段以價格的高低來選擇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未必有利。一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高價格意味著投資者對企業的高預期;二是如果企業需要后續融資,難度也會相應加大,從而對投資機構的選擇機會會減少。如果不能投資,我們也很希望和創業者成為朋友,因為任何一個投資機構出于各種原因都很難投資所有自己看好的企業。這個機會失去了,還有下一個。當然,我們會經常反思并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爭取能夠讓更多的優秀企業認可我們。
針對目前的不足,分析清楚原因,然后探討有效的解決方案,和保持良好的心態是相輔相成的。我也建議我們的團隊多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創造性思維,也有自己的盲區,集體的智慧常常能夠體現出1+1>2的力量。
我相信,和創業者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根據彼此的經驗交流和對事實的分析調整好各自的心態,雙方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我們就有機會和優秀的創業企業共同締造未來若干個優秀民族品牌。
作者為經緯創投中國基金聯席管理合伙人。本文為節選,閱讀全文請訪問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