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哈馬斯,已經初步完成了從崇尚暴力的軍事組織到手段精明的政治組織的轉型,在“政治上越來越聰明”。中國要在中東問題上發揮作用,就必須正視哈馬斯的存在,盡可能正面接觸哈馬斯。
全球公認的恐怖組織哈馬斯2006年1月在巴勒斯坦立法委選舉中的勝出曾經讓世界吃驚。不久前,它又以激烈的方式終結了與法塔赫的聯合政府,并從6月份起控制了加沙地帶,而法塔赫與薩拉姆·法耶茲任總理的巴勒斯坦緊急政府施政范圍主要限于約旦河西岸。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下去。因為哈馬斯在加沙地帶的支持度要遠遠高于法塔赫。
在中國媒體的報道中,哈馬斯曾經是巴勒斯坦最大的極端組織,是恐怖組織的象征,它嗜血成性,盲目反對阿拉法特領導的法塔赫采取務實手段和平解決爭端,是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一大障礙。現在的哈馬斯效法當年的法塔赫,初步完成了從崇尚暴力的軍事組織到手段精明的政治組織的轉型,以至于連以色列國家安全委員會前顧問梅厄·亞韋丹法也不得不承認,哈馬斯“在政治上變得越來越聰明”,懂得“將武裝斗爭作為實現目的的一種手段”,“哈馬斯的主要目標是為巴勒斯坦民眾提供安全以及經濟和社會服務”。如此看來,這個世界可能得做好準備同哈馬斯及其主導的加沙長期打交道了。
中國應該正面接觸哈馬斯
中國是世界主要大國之一,海外利益日益擴展,中東在中國外交中的重要性在上升,那么,對于哈馬斯應該采取什么態度呢?筆者認為,中國應該正面接觸哈馬斯,并與歐、美、以色列協調以推進巴勒斯坦問題的解決。主要原因有二。
一、中國是利益與影響日益擴展的大國,也是一個加快步伐融入世界的負責任大國,因此,有必要對重大國際問題發揮自己的建設性作用。中國任命中東問題特使正體現了這一點。但這只是第一步驟,接下來必須了解、接觸所有關聯方并建立比較密切的關系,這樣才能掌握充分的信息并直接施加影響力。哈馬斯是巴勒斯坦的主要政黨之一,控制著擁有150萬人口的加沙地帶,要推動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很難繞開哈馬斯。
二、中國現在總體上還只是一個地區大國,影響或塑造國際事務的能力還有限,只能在少數議題上發揮比較大的作用,中國的核心與重要的國家利益主要集中在周邊地區。中東的能源供應屬于中國的重要利益,而巴勒斯坦問題屬于一般利益,中國既是世界大國,又是發展中國家,應該對此問題體現出一種道義義務,但不能也無法發揮主導作用,只能是在掌握各方信息、與沖突各方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上發揮信息提供者、建言者的角色。這是其他國家無法替代的角色。美國、以色列對哈馬斯采取排斥、拒絕打交道態度的做法,并無助于問題的解決。中國應該采取一種有別于它們的獨立立場,在解決巴勒斯坦問題上發揮獨特的作用。
操作上,除了黨際接觸外,或可以派中東問題特使的助手與哈馬斯接觸,或由中國駐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辦事處主任的助手與哈馬斯接觸,還可以在對巴勒斯坦的援助中劃定一些主要受益群體是加沙民眾的項目。
中國有必要在兩個問題上做出改進
為了與上述兩點配套,中國有必要在兩個問題上做出改進。
首先,在關于巴勒斯坦消息的報道上,似乎有必要進一步采取改善現有的報道,盡量做到平衡報道,也就是說,既報道歐美、以色列的立場與觀點,也報道阿拉伯世界、法塔赫與哈馬斯、西岸與加沙民眾的觀點。讓中國受眾對巴勒斯坦問題的判斷是基于多角度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得出比較接近實際的結論。民意在中國外交決策中的影響日益上升,讓民眾對國際熱點問題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強化阿拉伯語人才的培養與培訓,深化對中東的研究。哈馬斯在2006年1月的選舉中獲勝后,懂阿拉伯語的專家出來解釋原因,中國民眾才知道哈馬斯并不是只會策劃與實施恐怖事件,它還務實地做了許多有益于巴勒斯坦人民的事情,贏得了人心,351萬巴勒斯坦人并不是盲目投票。
出現這種現象與許多研究人員不懂阿拉伯語、多采用歐美的信息源有關。他們的觀點可能容易偏向西方。研究人員不懂研究對象語言在中國國關界不是個別現象,這明顯限制了其研究范圍和深度。改變這一局面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大量懂專門語言的人員充實相關研究機構,對現有人員進行強制性語言培訓。考慮到中東問題在中國外交中的重要性在上升,這方面的措施尤其有必要加緊實施。
(作者:薛力,中國社科院;呂耀軍,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