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日本發射了兩顆偵察衛星,中國也成功發射了載人航天飛船。一向不甘落后的韓國軍方開始提出了要籌建“宇宙司令部”的設想。2007年,受中國“嫦娥一號”及日本“月亮女神”升空的刺激,韓國正式宣布開始籌建“天軍”。
韓國《朝鮮日報》報道,該國政府已經通過龐大的建設太空軍隊計劃,將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在2015年之前,構建太空作戰基礎系統及人造衛星追蹤系統,并于2012年引入彈道導彈預警雷達;第二階段是在2025年前構建光學及激光太空監視系統,在地面部署激光武器;第三階段是在2025年以后在太空部署激光武器,并積極籌建“太空司令部”,統一指揮各種航天軍事力量。
2003年8月8日,就在日本發射了偵察衛星之后,韓國第一個航天中心在全羅南道高興郡外羅老島開工,標志著韓國正在邁向自主研發衛星和運載火箭并具有獨立發射能力的航天國家行列。而據韓國宇航研究組織稱,韓國在建的太空發射中心現在已完成95%,只剩下正在興建的發射臺。
現代重工集團宣布從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獲得了航天中心的韓國人造衛星發射架及其附屬設施的建設訂單,這是韓國首個憑借本國技術發射火箭的設施。2008年10月韓國將發射100千克級“科技2號”衛星。韓聯社宣稱這將是韓國首次在本國領土上發射衛星,韓國則成為世界上第13個擁有衛星發射設施、第9個具備衛星發射能力的國家,在宇宙開發領域的地位也能得到很大提高。
韓國是繼美﹑俄﹑印﹑日后,正在籌建“天軍”的國家,值得注意的是,韓國開發太空力量的技術來自俄羅斯而非盟友美國,分析認為美國其實希望韓國加入其“導彈防御系統”,故不愿見韓國獨自上路建立自己的太空力量,韓國或因難以從美國獲得相關技術支持,故須求助于俄羅斯。
韓國與俄羅斯分別于2004及2006年簽署兩項太空技術合作協議,俄羅斯向韓國提供火箭及其他太空技術的支持。《朝鮮日報》引述韓國航天中心運行部負責人表示,追蹤雷達﹑遙感光學系統都已準備就緒,而韓國亦正建造KSLV-1火箭,其80%的零配件來自俄制“安加拉”火箭。
另外,2007年9月韓國宣布將于今年4月把首名宇航員送往太空,他將搭乘俄羅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飛往國際太空站,并與兩位俄羅斯宇航員共同工作一星期,進行科學實驗。
分析認為,韓國政府深知發展太空軍事力量所費不菲而且風險極大,對一個中型國家而言是非常吃力之舉,但仍然拍板上馬,所考慮的除了希望能在“太空爭霸戰”及其引伸的“制天權”之爭中占一席位外,韓國近年致力擺脫美國軍事關系追求軍事獨立是另一因素,而來自已晉身核武國的朝鮮及受右翼勢力影響的鄰國日本的威脅,也增強了韓國建立太空作戰力量的考慮。
在地區安全問題上,韓國面對的最大威脅應該是已有能力制造核武的朝鮮,若韓國愿意加入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朝鮮的核武應該不會構成威脅,但在軍事獨立的大前提下,韓國拒絕了加入美國的導彈保護傘,并表示將會建立自己的防御系統,設計中的韓國“太空部隊”就是這個防御系統的體現。
另外,韓國也有傳媒分析認為,韓國更擔心的反而是來自日本的威脅。韓日兩國在“獨島”及其他歷史問題上摩擦不斷,而在太空實力這領域上,韓國大幅落后于日本。據報日本擁有由4顆衛星組成的衛星間諜系統,每天監視著朝鮮半島,加上日本成功發射“月亮女神”探月衛星,已在“太空俱樂部”占了一席位,這更促使韓國決定急起直追,向太空進發。
一向以來,東北亞地區的權力平衡,是建基于美韓及美日聯盟抗衡中朝合作這五角機制上,現時的形勢是美韓軍事聯盟趨于淡化,朝日之間出現了更強的競爭因素,而韓朝關系也有可能越走越近,加上韓國決定獨自發展太空作戰能力,東北亞地區的權力平衡會否改寫將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