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美國的大選年。美國不僅要舉行舉世矚目的總統大選,也要進行國會改選。新年伊始,愛荷華州、新罕布什爾州的兩場初選,拉開了大選序幕。
1月3日,總統大選黨內初選在愛荷華州舉行。愛荷華州屬中西部小州,人口不足300萬,其經濟地位在美國無足輕重。由于4年一度的大選初選皆由此發端,該州向來有大選的“晴雨表”之美譽,在美國政治生活中擁有特殊地位。為力求首戰告捷,各候選人均對該州不敢怠慢。幾個月來,許多政要紛至沓來,展開競選拉票活動,平時清冷的愛荷華州霎時變得熱鬧非凡。
各州眼紅愛荷華州的特殊地位;有政客提議,大選初選首場選舉應在各州輪換,遭愛荷華州堅決反對。大部分美國輿論亦認為,應保持愛荷華州作為大選“首發”的傳統。在未來較長時期,愛荷華州當可繼續保持“首發”殊榮。
在愛荷華州的首場大選初選中,伊利諾伊州國會參議員、民主黨人巴拉克·奧巴馬和阿肯色州前州長、共和黨人邁克·赫卡比,分別戰勝各自對手而拔得頭籌。民主黨獲第二、第三名的是約翰·愛德華茲、希拉里·克林頓,共和黨獲第二、第三名的是米特·羅姆尼、約翰·麥凱恩。
今年美國大選呈現三大特征:一、有強有力的女性候選人參選,即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夫人希拉里·克林頓。一年來,希拉里一直咄咄逼人,聲威如日中天,但1月3日在愛荷華州首戰失利,屈居第三。美國婦女1920年取得投票權,今天希拉里問鼎白宮,令廣大婦女揚眉吐氣。不管希拉里最終能否奪取白宮及代表民主黨出戰大選,希拉里已經創造了歷史。

二、黑人政治家巴拉克·奧巴馬作為一匹黑馬脫穎而出。奧巴馬生于1961年,父親是肯尼亞黑人。目前其聲勢已逼平甚至超過希拉里。以前有不少黑人杰出代表踴躍角逐大選,但都沒能闖過初選關。若然奧巴馬最終獲民主黨總統提名甚至開進白宮,美國著名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將不再是夢。
事實上,馬丁·路德·金的“夢”,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實現。就政治地位而言,美國已經產生了第一位黑人國務卿科林·鮑威爾,及第一位黑人女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
三、在位總統、副總統皆不參加大選,據稱這是自1928年以來的第一次。布什總統兩屆任滿,依據美國憲法,已喪失參選總統的資格;切尼副總統年邁多病,無力競逐大位。
現在,民主黨候選人比共和黨候選人更受人矚目,尤其是奧巴馬和希拉里的拉鋸戰,把希拉里弄得時而開懷大笑,時而暗自落淚。在愛荷華州初選之前,很多人都認為希拉里必勝,一些美國人還專程開車去親自印證,但是“奧巴馬作為黑人卻在白人占絕對多數的愛荷華州獲勝,這個事實向所有美國人顯示了,他是可以選擇的。”希拉里輸了以后,她第一次在公眾面前流下眼淚。
可旗開得勝決不意味著就能笑到最后,在1月8日進行的新罕布什爾州初選中,希拉里反敗為勝,她贏了奧巴馬。但各家賭博公司卻并沒有在此事后看低這位黑小伙,愛爾蘭博彩網站Trade Exchange,指奧巴馬最終獲民主黨提名的概率可達66%;愛爾蘭最大博彩公司Paddy Power,更宣稱美國民主黨提名戰已結束,奧巴馬贏得提名。
對于奧巴馬這匹黑馬,美國學者米歇爾·巴龍認為這是選民“16年之癢”作祟——選民每隔16年就會冒險選新人做總統,寄望為國家帶來轉變。巴龍指出,政治資歷和經驗,向來是總統參選人的有利條件,1976年的卡特和1992年的克林頓就是這樣當選的。
當然,最有看頭的初選大戲還要看2月。2月5日號稱“超級星期二”,這天將有22個州同時舉辦初選,各候選人縱使有三頭六臂也會深感分身無術;大部分候選人將落馬而退場。2月5日過后,誰將脫穎而出取得提名資格,從而代表本黨決戰總統大選,則大勢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