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戰斗群進駐日本,美軍核攻擊潛艇將會理所應當地隨之而來。如果美軍采用核攻擊潛艇實施前沿海域抵近發射,那么核彈頭在數分鐘之內即可飛臨平壤上空。中國以及俄羅斯的核威懾與核反擊能力都將被嚴重削弱。
美國在派駐“誰”
進駐日本的問題上傷腦筋
日本橫須賀市從2002年起每年都進行以停靠在橫須賀基地的核動力潛艇等發生放射能泄漏事故為背景的日美防核災難聯合軍事演習。分析人士認為,這主要是為2008年8月“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進駐日本的美軍橫須賀基地做鋪墊,日美雙方希望通過演習消除民眾的恐懼和擔憂。

基于二戰揮之不去的陰影,日本民眾長期以來一直反對美軍在日本駐扎核武。反對美國海軍橫須賀基地配備核動力航母的日本市民團體“核動力航母進駐橫須賀港問題思考會”就曾向橫須賀市市長蒲谷亮一提交了一份47萬人的簽名,要求政府撤回該計劃。
面對這種情形,美軍除了每年都在日本橫須賀港進行防核災難聯合軍演之外,單就核動力航母的“名稱”問題,也著實費了一番心思。在“尼米茲”級序列中,“尼米茲”號首先被排除,因為尼米茲海軍上將當年曾指揮美軍艦隊在中部太平洋戰場上重創了日本海軍。至于“布什”號航母也不可能派駐日本,因為老布什總統在二戰期間曾是一名美海軍飛行員,參加過包括馬里亞納海戰在內的多次戰役,作戰勇猛。衡量再三之后,最終才敲定“華盛頓”號,然而個中原因卻不僅如此。
除了照顧日本國民感情的航母“名稱”因素之外,選擇“華盛頓”號還充分考慮到了美軍在東亞的軍事需求。2008年是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臺海將進入一個極為敏感的時期,存在開戰的危機,這和美國在東亞的戰略利益是相沖突的。
美軍迫切需要在2008年“小鷹”號退役之時仍然在東亞保持有強大的航母威懾與作戰能力。而已經耽誤了工期的“布什”號即便于2006年順利完工,到2008年也只能是勉強服役,顯然無法達到美軍的要求。而“華盛頓”號航母擁有80余架艦載機,在伊拉克戰爭期間曾作為美軍海上編隊主力,共出動戰機1280余架次,在伊拉克北部投擲了700多噸的精確制導炸彈。經過10年左右的磨合,“華盛頓”號上的人員與裝備整合程度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可以說,在美軍現役航母中,無論從實戰經驗還是從作戰能力來講,“華盛頓”號都堪稱一流。
另外,美軍還有更長遠的計劃。美軍最新一代航空母艦的研發與論證工作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預計2020年前后即可成軍。屆時“華盛頓”號也將服役近30年,可以順理成章地被新一代航空母艦戰斗群所取代,從而確保美軍在東亞軍事實力的絕對優勢。因此,多種因素決定了“華盛頓”號進駐日本成為美國軍方的不二選擇。
核彈頭在數分鐘之內即可飛臨平壤
“華盛頓”號航母是世界上級別最大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第6艘艦,僅服役15年,并擁有屢次參加海灣作戰的實戰經驗。而“小鷹”號航母是美國12艘航母中唯一一艘常規動力航母,也是服役時間最長的一艘,已服役達46年。相比而言,“華盛頓”號的綜合作戰實力顯然勝過“小鷹”號。但實際上,在結構大小、艦載武器方面,兩艘航母的差別并不大。“華盛頓”號航母最突出的優勢還是基于核動力裝置的航速的提升和超長的續航能力。“小鷹”號航母由4臺蒸氣輪發動機驅動,最高航速可達32節,在航速20節時續航力可達12000海里,在航速30節時續航力僅為4000海里。“華盛頓”號的動力裝置采用2座A4W核反應堆,4臺汽輪機,最大航速35節,在航速30節時續航力可高達80萬~100萬海里,自給力可維持16天之久。在續航能力上,兩者可謂天壤之別。
伴隨“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戰斗群在日本的成功進駐,日本對核動力艦艇的禁忌勢必將被打破,屆時帶來的決不僅僅是續航能力的提高。作為美軍航母傳統的守護神美軍核攻擊潛艇將會理所應當地隨著“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共同進駐日本。一旦配備“戰斧”式巡航導彈的核攻擊潛艇進駐日本,不但使美軍增強了在遠東地區的遠程精確打擊力量,同時也使美軍首次具備了在東亞發動快速核打擊的能力。
目前,美軍擁有325枚可裝載核彈頭的“戰斧”式潛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可隨時在核攻擊潛艇上進行部署。如果駐日美軍采用核攻擊潛艇實施前沿海域抵近發射,那么核彈頭在數分鐘之內即可飛臨平壤上空。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主要駐地符拉迪沃斯托克有效的預警與反應時間將不復存在,中國以及俄羅斯的核威懾與核反擊能力都將被嚴重削弱,而日美同盟的核打擊能力將得到突破性的進展。然而,實際上日本不過是美軍全球戰略的一個棋子,美軍真正關注的是整個亞太地區。
冷戰后,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美國開始逐步將戰略重心轉向亞太地區。亞太地區是一個大國利益沖突、交匯的地區,也是一個潛藏著諸多不穩定因素和巨大危險性的地區。近期對美國更是如此,中國的迅速崛起、朝鮮半島核危機、中日爭端、臺灣問題等等,亞太地區有美國太多的利益關系。
美國2006年2月頒布的《四年防務審查報告》,報告中明確提出要重點提升美軍在太平洋海域的作戰能力,進一步表明美國要把軍事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的決心。據美聯社透露,美國計劃在2010年前將60%的核潛艇力量轉移到太平洋,還要在太平洋海域增加6艘航母。此次核動力航母“華盛頓”號接替“小鷹”號部署到日本僅僅是美軍試探性的一步,今后美軍必將在亞太地區投入更多的航母力量。
可能催生日本航母艦隊的復活
作為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日本一直有著揮之不去的“航母情結”。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艘標準航母的“鳳翔”號就是日本研發的。二戰期間,日本曾建造了20多艘航母,一度橫行海上。戰后,日本受和平憲法的限制不能建造大型戰艦,但卻一直覬覦重振海上雄風。在擁有了被稱為準航母的三艘“大隅級”兩棲攻擊艦后,日本重新建造航空母艦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
“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的進駐無疑為日本重溫二戰航母夢注入了一針強力推進劑。而美國為了實現對全球的控制,急需日本的支持,對此并沒有過多干涉。美國海軍一位將領曾私下表示,美國并不反對日本重建航母艦隊,美國關心的是日本如何使用這支艦隊。一旦日本建立了自己的航母編隊,在北部方向,可轉變與俄羅斯“北方四島”問題上只能政治呼吁而在軍事上毫無籌碼的尷尬局面,南下與西進則可加大中國東海方向的軍事壓力,加強對八重山、宮古水道的潛艇監控力度,并可在戰時與美軍航母戰斗群實現梯次配置,從而將中國海軍進一步壓縮于第一島鏈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