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人的美食,不僅僅在現實生活中散發著令人無法抗拒的香氣,在各種類型的藝術作品當中也占據著令人不可小覷的地位。藝術作品,來自對現實生活的提煉和升華,每個人都喜歡品嘗美食,美食是幸福生活的左膀右臂,帶你飛向味覺體驗的巔峰。電影,作為在人們休閑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地位的一種藝術方式,自然也無法將美食忽略。如果說電影是一盤由導演和演員精心烹制的大餐,那么美食在這樣的一盤精彩大雜燴里,就是那最有味道、最耐人回味的佐料。
關于美食的電影不勝枚舉。“人心粗了,吃得再細也沒有用”,這句著名的臺詞來自著名導演李安在1994年執導的電影《飲食男女》。李安導演去年憑借《斷臂山》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如今的李安已經成為中國電影最杰出的代表,其成功的奠基石來自于上世紀90年代拍攝的《父親三部曲》,李安將對東方式家庭倫理的深刻理解用這三部電影詮釋得細膩動人;而其中獲獎無數的第二部電影《飲食男女》更是以美食為橋梁,以飯桌為媒介,將父女兩代的愛恨情仇為觀眾悉數呈現。電影中的父親是一個技藝高超的廚師,期待將廚藝傳給三個女兒,而三個性格各異的女兒各懷心事,都不愿意繼續做廚師,每天父女坐在飯桌旁邊,享受著豐盛美味的同時,進行著感情的交流和碰撞。一整桌的美食帶著父親深厚的愛,也帶著各人的無奈,像橫亙在眾人間的墻。電影中做飯的鏡頭十分誘人,一開場就是父親為星期天的晚餐在廚房忙活的鏡頭,嫻熟的動作,各種蔬菜、鮮活的魚、紅騰騰的肉,觀眾在鏡頭前,看到了中國人的勤勞才智和中國菜無與倫比的繁復美味。已經變成中國象征的中國菜帶著濃厚的中國文化特色,李安選用這樣的題材來表現中國傳統家庭倫理最為恰當不過。李安本人在事業低潮期,曾經做過6年的家庭主夫,每天在家等候妻子帶回做菜的材料。因而電影中所有美食的場景都由李安本人親自上陣安排。讓我們想象一下,儒雅的李安卷起袖子,在廚房里享受烹制美食的場景,該是多么生動有趣的畫面。
提起美食電影,就不能不提在中國兩岸三地都頗有影響力的電影人周星馳的電影《食神》。這部老少咸宜人人都愛看的電影是那么的好笑,那么的貼近生活,那么的有滋有味。電影講述了一個處于事業巔峰的廚師被人陷害,從而流落街頭,后由眾人幫助,重振旗鼓的故事。在餐飲集團當大老板時,周星馳不務正業,甚至不下廚房,每日吃喝玩樂,傲慢至極,流落街頭時,嘗盡人間冷暖,終于認識到了普通人生活的可貴,于是重新從街頭魚丸做起。他做的魚丸是如此美味,以至于使厭食癥患者重新吃東西。周星馳最后與陷害他的廚師一決勝負,壞廚師用了最好的料理,做了最繁復的大餐,而周星馳只做了一碗世界上最好吃的炸醬面,評委震驚了,眾人震驚了,觀眾也震驚了。中國菜啊,你的根基在大眾,你不需要高級的材料和繁復的秘方,你需要的是一顆樸實真誠的生活之心,需要的是實事求是、本本份份的踏實勞動。美味,在日復一日的油煙中,在街頭巷尾中,在老百姓的飯桌上,那些華而不實的東西,請遠離中國式廚房。
看了兩部經典的中國電影,再來看看法國大餐,和中國菜一樣,它享譽全球。在一家優雅的餐廳里吃一頓精美的法國大餐,在精致的餐具和浪漫的燭光中,享受吃的藝術,恐怕是很多普通人的夢想。由著名行為藝術家在1989年執導的電影《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就這樣緩緩拉開猩紅的帷幕,上演一出奢華唯美的料理大餐。電影被按照日子分割開來,每一個段落安排在每天吃飯的時間,情節從食物開始,于是我們看到在奢華高貴的餐廳里,一群人在餐廳中間、高低杯后面,右手刀,左手叉,優雅的享受盆滿缽溢的鮮香大餐。餐廳服務人員在餐桌旁邊圍繞,不停的更換、添加。讓我們不禁感嘆,法國料理,真是奢侈的享受。與這樣精美食物產生對比的是影片中男主角——餐廳的擁有者殘暴的行徑,與大盜無異。高級飯桌旁的大盜,對她的妻子進行恐怖的虐待。在發現妻子有情人之后,將情人殘忍殺害。妻子十分憤怒,誓要報仇,于是讓餐廳的廚師將情人的尸體煮成一道料理,逼迫大盜丈夫食用。于是我們就看到了這樣一幅電影史上為之震撼的畫面:尸體涂滿了金色食料,雙手交叉,優雅地躺在餐桌上,人體美一覽無余。優美的形式與惡心的內容,就這樣被導演通過美食完美組合。
你喜歡吃巧克力么?那你一定要看《濃情巧克力》這部電影。這部由法國國寶級女演員朱麗葉·比諾什和萬人迷強尼·戴普共同譜奏的浪漫巧克力甜點,在這凄冷的冬天里一定會帶給你濃濃的甜意和溫暖。片中女主角是一個傳統的少數民族,以制作和研究巧克力秘方為生,她制作的巧克力總是能夠滿足不同人內心隱秘的要求,提供不同的誘人口味。包括年高七十卻仍風情萬種、追求自由的老太太阿曼黛;因心靈受創而冷酷的女兒卡洛琳;飽受折磨、一直忍受被虐痛苦的約瑟芬和她粗野的丈夫塞吉;沉溺于悲慟中的寡婦奧德夫人與暗自傾慕著她的朱利安姆,他們都受到了濃郁甜美的巧克力的誘惑,在溫情和美味的潛移默化影響下,漸漸愿意放開封閉灰暗的心,學著為生活增加一分色彩,添上幾分滋味。最終女主角找到了自己的真愛,從此過上了像巧克力般濃郁幸福的生活。電影始終以巧克力般誘人的色調緩緩講述故事,別說電影中的人物,即使是觀眾都忍不住對著屏幕流口水。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菜系、不同的美食,搬上大屏幕,便烙上了不同的文化符號。隱和顯,成為中國美食和法國美味不同的文化特點。
中國菜的“隱”表現在中國的《飲食男女》里中國式的隱忍善良和傳統倫理,而在《食神》中,我們中國人和周星馳一起共鳴,自己為自己樸實的高超技巧驕傲。法國餐的“顯”表現在《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中,我們看到了西方貴族般的繁復張揚,而濃情巧克力宛如一塊香郁甜點,將味之濃重附加于整個電影,看后令人回味無窮,口齒留香。其實隱與顯可以用來概括中西方文化特點,而不僅僅在美食方面。外國人總是那么活潑開朗,相比較起來,中國人隱忍善良;西方的詩歌總是那么直白坦率,中國的詩歌多隱晦意境;西方的代表語言英語,語法清晰、結構嚴謹,沒有分析不到的地方,而我們的漢語一個詞有這樣的意思,也可以有那樣的意思,要放在語境中細細品味,才能感受到中國文字的細膩動人。美食與廚房,同樣地,也彰顯了這兩種特點。你能想象一個法國貴族卷起衣袖在充滿油煙的廚房里殺雞剁魚嗎?李安就可以!隱忍的態度可見一斑,就是在這樣日復一日的油煙熏燎中,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品類最繁多的菜式,魯、川、粵、閩、蘇、浙、湘、徽,八大菜系中蘊含著多少中國人民的辛勤勞動。而法國人,似乎從這個國家誕生起,就是這么的優雅,不論是波旁王朝無盡的奢華,還是如今的世界奢侈品之都,華麗,似乎就是這個國家的符號。所以,法國菜啊,叫你怎么不高貴,怎么不奢華?一個樸實,一個奢華,又能說哪個更好?中國菜,法國餐,都是世界文明珍貴的結晶,都是讓我們為之醉倒的人類珍品。
美食啊,又何止是在我們的餐桌上讓人難以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