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即脂肪,是天然有機化合物的一類,它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構成生命的三大營養要素。它能為人體提供熱量,供給人體脂溶性維生素,減少骨骼之間的摩擦,讓食品風味更濃等等,所以說油脂這個朋友對我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現在有許多人將油脂看作是最大的敵人,提到油脂,有人就會敏感地想到“高血脂”、“動脈硬化”等問題,就會對肥膩膩的脂肪反感之情油然而生。確實,很多心腦血管疾病都和油脂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缺乏油脂就會營養不良。因此,我們要把握好與油脂的親疏關系,和油脂做個有分寸的朋友。
拒絕油脂的三個原因
1、危害極大的“老油”、“廢油”。
筆者由于工作關系,曾一度經常在外用餐,應酬多,有時也圖省事。但是,剛剛人到中年就被查出高血脂,心電圖也不正常,醫生說這和我長期在外面吃的食物可能使用了“老油”、“廢油”有很大關系。需要遠離這樣的油脂。
據了解,廢油中的黃曲霉素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致癌物質,長期攝入低劑量黃曲霉素可使動物患上肝癌、胃癌、腎癌、直腸癌及乳腺、卵巢、小腸等部位癌腫。經過反復油炸、烹炒再提煉的廢油,食用后會發生頭昏、頭痛、惡心、嘔吐、腹部疼痛以及胃腸道疾病。
2、患有心腦血管疾病。
母親患有心臟病,醫生說她不適宜吃菜籽油,所以我家改掉了多年食用菜籽油的習慣,吃豆油或者色拉油。建議各類心臟病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壓患者在日常食用油脂時,應盡量少吃或不吃菜籽油。
據了解,由于心臟病患者的血液中每日接受少量被酶消化后的芥酸后,本來不正常的心血管功能就會超負荷,更容易誘發“血管壁增厚”及“心肌脂肪沉積”,直接危害身體健康,所以要少食用菜籽油。
3、可怕的肥油口感。
我不喜歡太油膩的食物,烹調菜肴如果油脂過剩也會讓人產生油膩不消化的感覺,尤其是動物油脂制作的點心和火鍋類的食品,真是不敢恭維。
豬油等動物油脂及黃油都含飽和脂肪酸,它不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食用過多,易導致血液總膽固醇提升形成血脂,有可能引發動脈粥樣硬化,所以人們應盡量少食或不食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
討厭油脂也要澄清誤會
誤會1:吃動物油易引發冠心病、肥胖癥等,所以只吃植物油。
光吃植物油會促使體內過氧化物增加,與人體蛋白質結合形成脂褐素,在器官中沉積,促使人衰老。此外過氧化物增加還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結腸癌發病率。過氧化物還會在血管壁、肝臟、腦細胞上形成,引起動脈硬化、肝硬化、腦血栓等疾病。正確的吃法是植物油、動物油搭配或交替食用,其比例是10:7。動植物油混吃還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對防止動脈硬化有利。
誤會2:油吃得越少越好。
食用油脂是人體純熱能的食物來源,對人體健康有很多作用。特別是動物油脂,兒童和青少年食用可促進大腦發育和骨骼生長,孕婦食用可增加母乳。
誤會3:減肥應該不吃肉,只吃一點肉炒的蔬菜。
最近研究人員發現,凡是含水分豐富的蔬菜,其細胞之間充滿空氣,而肉類的細胞之間充滿了水,所以蔬菜更容易吸收油脂,一碟炒菜所含的油脂往往比一碟炸魚或炸排骨所含的油脂還多。
不和油脂做朋友的方法
1、油炸的食品在出鍋后用紙巾吸一下油脂。
2、在火鍋里墊一層專用吸油紙,由于紙有吸油的特性,燙出來的菜品不像一般火鍋那么油膩,還可以讓久煮的食物保持鮮美(墊火鍋的紙在專業商店有售)。
3、下定決心戒掉西式快餐食品。西式快餐油炸的食品量大,所以很容易產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
4、做菜的時候,不是倒油入鍋,而是使用油噴壺添加,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油脂的攝入量。
和油脂做朋友的方法
1、盛菜入盤后,將一點兒清油或蔥油淋在菜品上,可提升其色香味。
2、選擇經過攪拌打散的奶油做蛋糕,就算吃得多點,對身體也沒有太大影響。
3、多吃魚,特別是沙丁魚、鮭魚和旗魚,這些魚都富含魚油。
4、喝全脂牛奶,口味好,營養又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