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說,吃過午飯打個盹兒絕對是件美事兒。中午找點時間小睡一會兒,就能提高下午的學習和工作效率,這大概是午睡“風靡”的原因吧。午睡有利于補足必需的睡眠,使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不過,午睡也要講科學,如果不掌握合理的方法,非但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還有可能對健康有害。以下幾類人的午睡方法都不太科學,看看你是否也有這些不正確的午睡習慣,趕快糾正才好。
“吃飽就睡覺”型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吃飽午飯后上下眼皮特別容易“打架”。其實這也無可厚非,那是因為午飯后,胃里被食物填滿,大量的血液就會流向胃部幫助食物消化,這時大腦供氧量明顯下降,人就開始犯困。于是,抵擋不住“瞌睡蟲”騷擾的人吃過午飯便倒頭大睡。
吃飽就睡雖然爽快,但對身體絕對不利,因為午飯后血液流向胃部時,人體血壓下降,大腦供氧和營養也明顯下降,馬上入睡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因此,午睡和午飯之間至少要間隔15分鐘左右,這15分鐘最好站起來活動活動,比如可以散散步幫助食物消化,胃里舒坦了再睡不遲。
“伏案而睡”型
由于很多人午睡的時候都在單位或學校,條件有限,對睡姿也不會有太多的講究,要么就是趴在桌上睡會兒。要么隨便找個地方倚著歇會兒,這些也是不正確的午睡方法。最理想的午睡姿勢應該是舒舒服服地躺下,平臥或側臥,最好是頭高腳低、向右側臥。這樣可以減少心臟壓力,防止打鼾,還可以幫助胃里的食物向十二指腸移動。如果是在單位或學校,可以拼桌子、拼凳子躺下午睡。
“長睡不起”型
有些人特別貪睡,午覺總是一睡就是兩三個小時,還自我安慰說是午睡時間越長休息得也就越充分。可是,一覺醒來非但不覺得精神一振,反而迷迷糊糊,越睡越想睡。這時,如果繼續倒頭再睡就會影響晚上的睡眠質量,而硬撐著起來吧,又一下午昏昏沉沉,比不睡午覺還累。一般來說,人們最容易入睡的時間是在早上起床后8小時,或是晚上睡覺前8小時,而在下午1點左右的時候,人的身體最需要很好的休息。因此,健康的午睡最好從下午1點左右開始,最長不要超過1小時。
“人睡亦睡覺”型
所謂“人睡亦睡”型就是看到別人都睡午覺,也去強迫自己午睡。其實,并非人人都需要午睡,一般新生兒、睡眠不足或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以及學生應該午睡,對腦力恢復很有幫助。此外,重體力勞動者或從事高溫作業的人,尤其需要午睡。因為在高溫下工作的人,午睡與冠心病發病率關系很大,因為輪班工作不能午睡的人,其冠心病發作的危險性顯著增高,而每天只要有半小時午睡就可以使冠心病發病率降低20%。
但午睡也并非人人適合,有三類人不太適合午睡:
一是65歲以上或體重超標20%的人,午睡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容易引起血管堵塞;二是血壓很低的人,夏天的悶熱天氣對血壓低的人本來就不利,再加上午睡時血壓會相對降低,呼吸就更困難了;三是血液循環系統有嚴重障礙,特別是那些由于腦血管變窄而經常頭暈的人,因為午飯后大腦的血液會流向胃部,血壓降低,大腦供氧量減少,如果這些人在這時午睡,很容易因大腦局部供血不足而發生中風。另外,有失眠問題的人。也要避免午睡。對這些午間不宜睡覺的人來說,可以做些輕松的事,如聽音樂等,也可以保持良好的放松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