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是正常的生理需要不是嬰兒、老年人或生病的人才需要午睡,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在經過半天的活動之后,有一股力量會驅使我們休息一下,午睡,是每個人的生理需要。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為了躲避午后的暑熱,就會小憩片刻以保持體力。
睡眠專家發現,人類傾向兩段式睡眠:一次在晚上,人的體溫和清醒程度會同時下降:另一次發生在下午,但程度較輕。
不管晚上的睡眠是否足夠,一天之中小睡片刻,是人類正常的生理需要。如果前一晚睡眠不足,那么困意恐怕會濃到無法抵抗。
以前人們會自然地在午后打個盹。某些歐洲國家到現在仍然保有此習慣。商家會在午后關門,以便小睡片刻。據估計,全世界有一半人仍然生活在這種午睡的文化中,他們會在下午暫停工作,回家充電。
午睡片刻精力充沛其實,午后小睡片刻,比喝咖啡、可樂提神更有效,且更有益健康。研究顯示,居住在熱帶和地中海地區的人,較不易患心腦血管疾病。原因之一可能是他們有午睡的習慣,因為午睡能幫助人放松心情、緩解疲勞。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中發現,24分鐘的午睡,能夠有效地改善駕駛員的注意力與表現。午睡能有力地幫助人集中注意力,并做出正確的決定。
歷史上有許多名人有午睡的習慣。愛因斯坦認為,每天午睡可以幫助他提神醒腦,使他更有創造力。而拿破侖則因為長期失眠而習慣用午覺來補充精力。英國首相丘吉爾在第二次大戰期間,靠白天補充睡眠來恢復體力。丘吉爾稱:“你有時候必須在午餐和晚餐之間睡一覺。我經常脫了衣服爬上床休息。別以為午睡會耽誤工作,這是愚蠢的想法。相反,休息之后,你可以增加工作量。甚至可以將一天當作兩天用,至少是一天半。”愛迪生也是喜歡把一天分成兩半來使用的人。他認為睡眠時間過長浪費時間,所以他用午睡來取代部分夜晚的睡眠。曾經的幾位美國總統——肯尼迪、里根、克林頓,也都以愛睡午覺而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