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每天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關于節食、減重的信息,但是全世界的人仍然以驚人的速度在變胖。最令人擔憂的是連兒童都不能幸免。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平均每10個兒童就有1個超重,肥胖的小身軀帶來潛在的生理、心理健康問題。父母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我們的孩子愈來愈胖?
肥胖帶來潛在的健康問題
國內外的研究都表明,兒童時期肥胖,成年之后繼續肥胖的幾率超過85%,而且帶來的健康危機不容忽視。肥胖兒童普遍存在膽固醇、尿酸過高的問題,如果持續胖下去,未來罹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某些癌癥的風險都會增加。
肥胖影響的不只是生理健康,連精神健康也可能受到傷害。這是因為肥胖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嘲笑、譏諷,甚至被排擠,造成他們缺乏自信,加上體能不好,活動能力受到限制,社交上也容易出問題,長此以往可能導致憂郁、飲食失調等疾病。
快餐助長肥胖
“吃太多、動太少”是眾所周知的肥胖原因。糟糕的是,多數人現在就處于一個處處助長肥胖的生活環境里,最大的受害者,正是成長發育中的兒童。
從飲食方面來看,高熱量、高脂肪的西式快餐逐漸成為兒童常吃的餐點類型,尤其是都市中的兒童。一項調查顯示,接近三成的小朋友幾乎每個星期吃快餐1次以上,其中,炸雞、雞肉類漢堡這些熱量、油脂高的食物是他們的最愛。快餐店多半以套餐的方式供應,如果以雞肉漢堡、中包薯條及中杯可樂為一組來計算,這一份套餐加起來熱量將近5000千焦,超過孩子每天需要熱量的一多半,油脂也有將近56克,如果頻繁地食用,對健康的確不是件好事。
不過,快餐店對兒童來說,似乎有一種不可抵擋的魔力。美國文字工作者艾瑞克·西洛瑟在《快餐共和國》一書中提到,快餐業者強力的行銷及廣告手法,使他們成為全球的知名品牌,在美國,96%的學童認得麥當勞叔叔,他成為唯一比圣誕老人更具知名度的虛構人物。
除了飲食快餐化,孩子在外就餐及自行用餐的機會增加,對控制體重同樣不利。“父母通常給孩子錢去買食物,所以他們有很大的自主權決定自己要吃什么、吃多少。”營養專家指出,家長有沒有幫孩子準備食物(不論自制或外買)是影響兒童體重的重要因素。因為多數孩子并不知道哪些食物比較有營養、健康,他們往往一拿到錢就只想買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包括那些高熱量、高油脂、高糖分食物,如果父母無法掌握孩子的進食情況,長期下來當然會出現營養失衡、熱量及油脂攝取太多的問題。加上現代家庭多為獨生子女,父母極盡寵愛,想吃什么都依他,零用錢也給得大方,但這樣反而是在損害孩子的健康。
靜態活動占滿休閑時間
調查發現,7~12歲的兒童每天平均花2小時看電視、半小時使用電腦、40分鐘看漫畫書;到了假日,看電視的時間更長達3小時50分鐘,但是幾乎很少從事戶外活動或者體力勞動。
沒有空間活動是一個難題。尤其是在城市,活動空間相對更少,孩子成天被關在大樓里,能做的只有靜態活動。更別說那些休閑時間被英語、數學、鋼琴課排滿的孩子,活動對他們來說幾乎是奢求。
父母缺乏危機意識
最令人擔心的是,有些父母根本不把孩子變胖當一件嚴肅的事。自己的生活習慣一塌糊涂,沒想過要改變,孩子“遺傳”了父母的生活方式。等于提早走上賠掉健康的路。
專家指出,子女的健康和父母息息相關,大多數體重過重的兒童,他的雙親里至少有一人體重也過重。要讓孩子遠離肥胖,關鍵在于父母有沒有危機意識,愿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與孩子一起努力。關心和陪伴孩子才是減重成功的關鍵,讓孩子帶著健康身體和習慣去闖蕩未來人生。就是你送給他的一輩子用之不竭的無價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