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蛋,又叫彩蛋、松花蛋、變蛋,是我國獨有的特色食品。它雖然貌不驚人,也上不了水陸雜陳的大臺面,但在家庭的節日餐桌上,一盤涼拌皮蛋做下酒菜卻總是必不可少的。除了配上姜醋涼拌,皮蛋還能與不同的食材搭配出千變萬化的味道。大江南北都有用皮蛋做的招牌菜,北方的炸熘松花蛋,南方的皮蛋瘦肉粥,還有南北皆宜的皮蛋拌豆腐……不論下酒還是宵夜。皮蛋都極受歡迎。
上好的皮蛋,蛋白呈現出半透明的褐色,如同琥珀,表面有白色松枝狀花紋,所以又被稱作“松花蛋”,蛋黃呈深綠色,凝固狀或有糖心,食之清涼爽口而略帶腥味。說來也怪,這腥味在舌尖纏繞不去,最后竟化為香氣。據說不少“老外”初見皮蛋,都覺得顏色詭異,味道古怪,但兩塊下肚,就愛上了這平民的佳肴。
傳說皮蛋是由成鴨蛋演化而來的,《齊民要術》中已有蛛絲馬跡。不過,直至明代《竹嶼山房雜部》中始有“混沌子”的做法:“取燃炭灰一斗,石灰一升,鹽水調入,鍋烹一沸,俟溫,苴于卵上,五七日,黃白混為一處”,該是最早關于皮蛋的記載了。到了清代,已有明確的配方比例,與今天的皮蛋相差無幾了。
將純堿、石灰、鹽、黃丹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再加上泥和糠裹在鴨蛋外面,若干天后,美味可口的皮蛋就制成了。看似簡單,但要得到奇異的香氣和美麗的松花紋路,要經過復雜的蛋白質變性及分解反應。經過十幾天甚至幾十天,鴨蛋從顏色到味道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營養價值也大為不同了。研究發現,皮蛋富含鐵質、甲硫胺酸和維生素E;礦物質含量較鴨蛋明顯增加,脂肪含量有所降低,總熱量也稍有下降l蛋白質分解的最終產物氨和硫化氫使松花蛋有獨特風味,能刺激消化器官,增進食欲,使營養易于消化吸收,并有中和胃酸、清涼、降壓的作用。
皮蛋雖然味美,但缺點多于優點,并不是一種健康食品,兒童、心血管病、肝腎疾病患者應少食,健康人也不宜多吃。
鉛
皮蛋中的鉛,主要來自于制作過程中使用的丹黃粉,即氧化鉛。國家規定,每1000克皮蛋中鉛的含量不得超過3毫克。為了避免鉛對身體的傷害,現在已經研制出用丹黃粉的替代品來制作無鉛皮蛋。即便如此,因為兒童對鉛十分敏感,還是應該盡量少吃或不吃皮蛋。
堿
因為在制作中使用純堿,皮蛋中的蛋白質不易被人體吸收,且堿性過強,在食用時,應加點陳醋中和部分堿性。
細菌
皮蛋易被沙門氏桿菌污染,食后會引起食物中毒,夏秋季節尤其危險。被污染的皮蛋呈淺綠色,韌性差,易松散,應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