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半年以來,綠色信貸取得階段性、局部性成果,但是大面積推進還面臨著制度性和技術性難題
2月18日,國家環??偩中?,環??偩趾椭袊1O會近日聯合發布《關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指導意見》,決定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先期試點。國家環??偩指本珠L潘岳同時透露,部署“綠色證券”的時間表也在近期。

而在此前的2月13日,潘岳向新聞界通報自去年開始的“綠色信貸”第一階段的進展情況。2007年7月,環??偩?、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落實環保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
但是這個被人們寄予厚望、旨在遏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盲目擴張的綠色信貸開頭并不十分順暢。“推行半年以來,綠色信貸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局部性成果,但是與預期目標相比還有不小的距離。大面積推進還面臨著不少制度性和技術性的困難?!迸嗽辣硎尽?/p>
威力初顯
綠色信貸是將環保調控手段通過金融杠桿來具體實現, 通過對減排不力企業的金融懲戒,將從資金源頭上切斷企業動能。這相比一些行政手段,效果往往更加明顯。
“綠色信貸”出臺后第一批遭遇信貸限制的是部分被國家環??偩至饔蛳夼沫h境違規企業。
中國銀監會去年7月開始向各商業銀行轉發了因未履行環評審批手續、不執行“三同時”、超標排污、使用淘汰類生產工藝等環境違法行為被國家環保總局處罰的38家違法企業名單,和流域限批的地方及相關企業名單,有12家企業在申請貸款方面受到了當地金融機構的限制。如安徽省蚌埠九采羅化工有限公司、蚌埠海川化工有限公司、黑龍江大慶春江有限公司、山西省襄汾縣星源集團焦化有限公司、山西新絳縣雙人藥業有限公司、山西晉韻鋼鐵有限公司、蘭州九州乳液有限公司的貸款業務被停止;安徽運漕酒廠、銅陵銅官山化工有限公司不僅被停止了新的貸款,還被收回先前的貸款。
“一些省份的金融機構積極支持環境執法,對國家環??偩痔幜P的企業采取了嚴格的停貸限貸措施,值得贊賞?!迸嗽勒f。
如山西省金融機構停止了對襄汾縣星源集團焦化有限公司、山西新絳縣雙人藥業有限公司、山西豐喜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臨猗分公司、山西晉韻鋼鐵有限公司4家企業的貸款,共計6170萬元;四川攀枝花商業銀行減少對川投化工公司黃磷廠、四川省卓越投資有限公司、鼎金焦化有限責任公司等3家企業的授信額度達4.4億元,其中,城市商業銀行停止對這3家企業的貸款達3億元。安徽省金融機構對運漕酒廠、銅陵銅官山化工有限公司停止了貸款,還分別收回其已發放貸款1250萬元和500萬元。
在綠色信貸的實施過程中,部分地區政府也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2007年,江蘇省江陰市對污染嚴重企業否決申請貸款超過10億元,并收回已向這些企業發放的銀行貸款超過2億元。浙江省湖州市對該市重點污染企業進行排查,共涉及銀行貸款15.7億元,由貸款銀行督促其限期整改實現達標排放,否則收回貸款;其中有35家企業因環保不達標退出貸款行列,涉及貸款金額2.14億余元。
廣東省銀行系統(除深圳以外)根據環保系統提供的環保違法信息,向7家企業限貸4億元。深圳特區進行了對污染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雙約束”,不僅對深圳統信電子有限公司等5家環保違法企業停止了1.377億元的貸款申請;金融監管機構還對向環保違法企業發放貸款的兩家銀行進行了處罰。
潘岳表示,中央金融監管部門和部分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是綠色信貸政策得以啟動推行的重要因素。繼聯合發布綠色信貸后,銀監會相繼于去年7月和11月發布了《關于防范和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貸款風險的通知》和《節能減排授信工作指導意見》,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配合環保部門,認真執行國家控制“兩高”項目的產業政策和準入條件,并根據借款項目對環境影響的程度大小,按ABC三類,實行分類管理。
中國工商銀行于去年9月率先出臺了《關于推進“綠色信貸”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建立信貸的“環保一票否決制”,對不符合環保政策的項目不發放貸款,對列入“區域限批”、“流域限批”地區的企業和項目,在解限前暫停一切形式的信貸支持等要求。工商銀行系統對法人客戶進行了“環保信息標識”,初步形成了客戶環保風險數據庫。據了解,工行現有貸款余額的近6萬戶法人客戶中,已有約4.7萬戶錄入了環保信息標識。
作為國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一方面嚴格控制向“兩高”行業貸款,另一方面建立了“節能減排專項貸款”,著重支持水污染治理工程、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工程等八個方面,環保貸款發放額年均增長35.6%。據了解,到2007年底,國家開發銀行的15家分行已經支持的環保項目貸款達300億元,其中江蘇分行與江蘇省政府合作,在無錫等地計劃安排太湖污染治理投資45億元。
目前,國家環??偩忠严蛑袊嗣胥y行征信管理局提供了3萬多條企業環境違法信息,供商業銀行據此采取停貸或限貸措施。據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透露,由于違法排污、建設項目未通過環評審批等原因,還有一些企業受到信貸限制。
難題待解
綠色信貸推行半年以來,盡管取得了局部性、階段性的成果,但是與預期的目標相比還有不小的距離。
潘岳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是還有一些省份和金融機構,并沒有實行實質性的綠色信貸政策;即使實行了,也只停留在表面階段。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綠色信貸只是剛剛起步,還面臨著認識、基礎和信息等多重制約;另一方面更是因為,高污染高能耗行業由于得到一些地方的政策保護,還有利可圖,有些甚至是短期的暴利行業,因而很難大幅度削減信貸規模。改變這一現狀,需要全局性的艱苦努力。
除了體制原因,目前,綠色信貸政策的推進還存在四個技術難題。
首先是相當多的中小型污染企業采取民間融資或者自籌資金,基本上不向金融機構貸款。綠色信貸對這些量大面廣的污染企業尚不能發揮制約作用。
其次是,信息溝通機制和有效性有待完善。一些地方環保部門發布的企業環境違法信息針對性不強、時效性不夠,不能適應銀行審查信貸申請的具體需要,影響綠色信貸執行效果;同時,商業銀行還不能提供使用環境信息的反饋情況,沒有真正做到數據共享;商業銀行缺乏綠色信貸的專門人員、機構及制度,信貸工作人員對環保法律法規、政策了解不足,制約了綠色信貸工作深入開展。
再次,“綠色信貸”的標準多為綜合性、原則性的,缺少具體的綠色信貸指導目錄、環境風險評級標準等,商業銀行難以制定相關的監管措施及內部實施細則,降低了“綠色信貸”措施的可操作性。
最后,缺少推進綠色信貸的激勵機制,對于環境保護做得好的企業缺少鼓勵性經濟扶持政策,不能有效吸引銀行業支持環保項目。
綠色信貸如何走?如何推動綠色信貸走向深入?如何才能推動建立一套真正得以落實的綠色信貸體系? 潘岳表示,環??偩謱娜齻€方面來積極推動這些問題的解決。
一是進一步完善環保與金融部門的信息溝通和共享機制。環??偩忠呀浥c銀監會簽訂兩部門的“信息交流與共享協議”,首次建立國家環保部門與宏觀經濟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我們強烈希望地方各級環保和金融部門也盡快建立適合當地情況的信息溝通機制,通過聯席會議、信息平臺等方式,規范信息通報格式,加強相關從業人員的環保培訓。
二是要加強對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的信貸指導。充分借鑒國際上比較成熟的環保信貸準則——國際金融公司提出的“赤道原則”及其主要行業的環境、健康和安全指南,制定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綠色信貸指導目錄、污染行業信貸指南,既引導銀行投資環境友好的產業和項目,又限制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項目的信貸。要研究劃分企業環境違法和環境風險等級,更好地為銀行評貸審貸提供支持。
三是加快環境經濟政策制定,與環保信貸政策形成合力。按照建立科學發展的機制要求,繼續加快研究環境稅、生態補償、綠色證券、綠色貿易、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環境經濟政策,創造綠色信貸“生根發芽”的政策環境,以經濟利益杠桿調節企業環境行為,遏制我國經濟增長過高的環境代價,為深入費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堅實的制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