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西,這個包產到戶發源地之一的地方,在新型工業、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這三駕馬車的推動下,正以令人矚目的“肥西速度”向前發展

肥西這個傳統農業大縣,近年來,通過有效發揮比較優勢,強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創造出令外界刮目相看的“肥西速度”。
據了解,肥西已連續五年進入全省10強縣,并于2006年中國中部百強縣考核中進入第30名,在安徽入圍的縣(區)中居第一位。
2007年,肥西幾項主要經濟指標預計三項全省第一、兩項全省第二、兩項全省前10位;地區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元大關、達122億元,財政收入12.5億元,均居全省第二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07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50元,進入全省前十位。
肥西縣縣長陳曉波說,肥西將始終圍繞“全省創一流、全國爭百強”奮斗目標,充分發揮區位、產業、生態、文化等“四大優勢”,奮力實現“四個率先”,即率先在全省躋身全國百強縣,率先建成獨具魅力的“合肥西南副中心”,率先在全國中部建成新農村建設先進縣,率先在全省建成全國旅游經濟強縣。
發展綻活力
近年來,肥西堅持“工業強縣、特色富民”戰略成效十分顯著,為跨越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據了解,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增加至137家,其中億元以上企業達22家,桃花工業園成為全省首個工業產值超百億元縣域工業園。
陳曉波介紹說,汽配、家電兩大產業迅速擴張,年計劃生產2萬輛的江汽轎車已于今年1月份正式投產,年計劃生產100萬臺的格力電器也將于今年4月份下線,去年汽配產業年產值已達78億元,占據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半壁江山;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新引進項目180個,協議投資額120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3個;到位市外資金50億元,其中外資2000萬美元,分別增長71%、98%,首次成為全市招商引資先進縣,填補市屬三縣招商先進縣的空白;進出口總額7000萬美元,沖進全省前五位,增長54%。
通過積極實施十二項民生工程,共籌資逾1億元,縣財政配套2000萬元,落實了農村低保、五保2.64萬人,兌現城鎮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生活保障補貼1691人、農村計生獎扶補貼879人,社會保障水平明顯提高;14個鄉鎮中心衛生院全面開工建設改造,全縣農村中小學D類危房全面拆除,“村村通”完成370公里;80%城鎮居民和90%農村居民分別參加城鎮醫保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及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全面建立,“平安肥西”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榮獲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先進縣稱號。
農業發展綻放新的活力。據了解,肥西是全省的養禽第一大縣,其家禽年出欄高達7500多萬只,均居全國前列。目前,肥西縣苗木花卉種植面積約15萬畝,居全國第三位。涉獵苗木、盆景、草皮等6大類400多品種,產品遠銷全國除臺灣、西藏外各省市,年銷售額6個億。農民的腰包漸漸鼓起來了,日子越來越好過了。
肥西東吞全國五大淡水名湖巢湖,中銜紫蓬山國家森林公園,南擁千年水鄉古鎮三河,西落全國農村包產到戶發源地之一——山南小井莊,境內有太平天國“三河大捷”古戰場、清代淮軍將領圩堡群等重要遺址,是我國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兩廣總督張樹聲的故鄉,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的客居地。
肥西縣通過實施“83310”工程,充分發揮名山、名寺、名鎮、名湖、名人、名園、名村、名企綜合效應,承載省城旅游市場,構筑旅游精品線路。建設紫蓬山風景名勝區、三河鎮休閑觀光區、三崗苗木花卉休閑區三大景區,筑三條精品旅游線路,建十大旅游景點。2007年共接待游客140萬人次,綜合旅游收入4億元。
實現跨越發展
據了解,肥西將按照“工業化增強縣域實力,城市化改善城鄉面貌,產業化促進農民致富”的工作思路,努力做好“新型工業、副中心城市建設、新農村建設,旅游服務業”四篇大文章。
“近期,我們相繼在旅游項目建設、22個工業項目集中開工、工業項目聯審聯辦、爭創全省園林縣城、投融資、招商引資等領域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實現了2008年各項工作的良好開局。”陳曉波表示。
按照“工業抓園區、園區抓龍頭、鄉鎮抓板塊、全縣抓配套”思路,整合資源、集約開發、內涵提升、外延拓展,促進桃花工業園、柏堰科技園、長安家電產業園、江汽供應巢開發上水平、建設上規模;重點扶持長安、上派、小廟、紫蓬、花崗、山南、高劉等鄉鎮工業聚集區建設,著力壯大以“312”國道、“206”國道、合銅路為框架的“半月型”環省城工業經濟板塊。加大政策、資金等扶持力度,積極推進科技孵化器建設,促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成長潛力大的中小企業盡快做大做強。逐步建成主導產業突出、配套產業集聚、骨干企業眾多、創新能力較強的縣域工業體系。
據了解,今年肥西共安排重點工業項目176個(續建項目89個,新建項目87個),總投資176.4億元,計劃當年投資64.4億元,分別占重點項目總數的63%、48%、50%。其中,江汽轎車、格力電器、美的冰洗、合肥鍛壓等總投資超億元項目共35個,今年投資30.6億元,占重點工業項目投資近一半。“這些項目,牽動性強、影響力大,既是我縣今年的主要經濟增長點,也是調度推進的重點。”陳曉波說。
繼續推進新農村建設“221”工程,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整合支農資金為抓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村村通”工程,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完成“32338”目標任務,即力爭引進3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辦好第五屆安徽花卉博覽會、第六屆中國·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會2個盛會,整村推進3個萬畝成片土地整理項目,新發展30個“一村一品”專業村,實施“陽光工程”培訓8000人,促進農民增收、農村變貌。同時,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加強農產品安全質量管理,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促進苗木花卉、畜禽、菜瓜果、水產等六大特色產業結構升級。力爭三年內全縣苗木花卉基地超20萬畝、家禽出欄量超1.5億只,分別躋身全國單項五強,創國家和省級名牌農產品5個、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20個。
陳曉波介紹說,今年,肥西重點旅游三產項目總投資達25.1億元,計劃當年投資6.7億元,在推進旅游業發展上再突破。突出城郊休閑娛樂健身游主定位,著力打造以一山(紫蓬山)、一湖(巢湖)、一鎮(三河鎮)、一莊(小井莊)、一崗(三崗)、一圩(劉老圩)為重點的精品旅游熱線,構建環省城旅游帶。圍繞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切實提高景區景點建設標準、品位,加大建設力度,造一流景;明確發展城郊休閑鄉村游這一定位,主打休閑、健身、體驗游項目,盡快構建“一日游”線路,主攻省城客源,打休閑牌;以歷史、人文、民俗、節慶活動為基礎,加快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力爭到2010年,全縣接待游客45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1億元,占縣域經濟比重達8%以上。
讓肥西“富而美”

肥西縣在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更注重讓天更藍,讓水更清,讓草更綠,讓花更美。
陳曉波說,作為省會郊縣的肥西縣地處省城的“上風口”,其環境優劣關系到省城人民的健康。肥西縣將始終把“好而快、富而美”作為創爭全國百強的前提,大力發展低污染、低消耗、高科技含量的汽車、家電制造及配套工業和苗木花卉、旅游等“綠色經濟”,實現了經濟與環保的“雙贏共進”。
為讓子孫后代共享發展成果,肥西縣在強力推進工業發展的同時,實行“挑”商“選”資,污染項目一個不要,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每個入住項目都要由環保、土地、規劃、消防等部門共同評審,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實行一票否決。
打造“綠色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是肥西縣邁向“富而美”的又一舉措。該縣利用資源、環境和區位優勢,依托紫蓬山風景名勝區,充分發揮“三崗”生態示范區苗木花卉生產銷售基地的帶動作用,不僅使鄉村變富變美,而且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結構,改善了水質和空氣環境質量。據合肥市環境監測站監測顯示,“三崗”空氣質量達到優級,成為省城市民城郊游的最佳去處。肥西縣先后投入1.5億元,實施派河、小南河等重點河流及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農村人居環境與新農村建設同步推進,三河鎮榮獲首批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市級生態示范村16個。同時,還加快蠶桑、水產、經果等農業生態產業規模化、基地型建設與發展,先后獲綠色食品認證3個、國家無公害食品20個,省級名牌農產品3個,獲ISO1400環境質量體系認證企業3家,實現了經濟與環保“雙贏共進”。
肥西,這個包產到戶的發源地,在新型工業、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這三駕馬車的推動下,正以令人矚目的“肥西速度”向前發展著。
陳曉波說,“肥西將堅持‘全省創第一,中部進十強,全國爭百強,全面建設富裕型小康社會’目標不動搖,堅持工業強縣、特色富民戰略不動搖,堅持強力推進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不動搖,實現縣域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