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習慣將互聯網業稱為江湖,在這場江湖混戰中,阿里巴巴正在不斷拳打腳踢,開疆擴土
自從去年11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以來,阿里巴巴不斷有新動作,近期的兩個舉動更是引人關注。
5月12日,阿里巴巴與英特爾結盟推出電子商務時代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專用電腦,雙方達成戰略合作。
5月15日,阿里巴巴與軟銀在日本正式宣布成立合資公司“日本阿里巴巴”。這一舉措被視為阿里巴巴邁向全球化的重要一步。

之前出爐的阿里巴巴2007年年報顯示,其營業收入從2006年的13.639億元人民幣,上升58.6%至2007年的21.628億元人民幣;凈利潤也比2006年猛增了340%,達到9.678億元。分析機構同時認為,以收入衡量,阿里巴巴的市場份額從2006年的67%提升到了74%,繼續保持強勢擴張勢頭。就在年報公布當天,阿里巴巴B2B的首席執行官衛哲向媒體透露了其2008年的三個戰略關鍵詞:全球化、電子商務基礎建設和阿里巴巴商務生態系統。
攜手英特爾
5月12日,阿里巴巴與全球IT巨頭英特爾宣布結盟推出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專用電腦。據悉,該產品將阿里巴巴最新的戰略級產品——“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基礎平臺”內嵌于專為中小企業研制的商用電腦中,并由英特爾方面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了先進的數據安全和遠程服務功能。相關業內人士認為,此款電腦的問世有望使中小企業獲得低成本的一站式電子商務服務成為可能。
據記者了解,目前中國有超過4200萬家的中小企業,但在其中,擁有企業級網站的不足2%,使用企業級郵箱的僅有10%,大量企業是用個人應用替代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比如,使用個人消費電腦,使用免費的公共郵箱,甚至是用個人空間作為企業展示的平臺。“這些已經不能適應企業展示形象、開拓電子商務的需要。”衛哲對《經濟》記者表示,提速中小企業基礎平臺的建設已是決定中國電子商務發展速度的關鍵。
衛哲同時表示,在與英特爾結盟之后,阿里巴巴也歡迎更多的PC硬件廠商、廣大電子商務第三方企業以及更多組織和個人加入到電子商務生態鏈之中。據悉,之后雙方將根據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選擇適合的PC廠商負責生產和銷售,具體產品將會在年底之前推出。
此次阿里巴巴和英特爾的合作可謂是各取所需。在中國,超過4200萬家的中小企業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誰也無法忽視中小企業這個巨大“長尾”的強大力量。近年來,過去以大客戶為中心的跨國巨頭們也開始紛紛重視中小企業市場。但如何涉足中國龐大、凌亂而又復雜的中小企業市場則讓這些跨國巨頭們頗為頭疼。
而對于阿里巴巴來說,與這些國際巨頭合作可以從不同領域打通和拓寬電子商務的關聯環節,進一步鞏固其在市場上的絕對領先地位。阿里巴巴集團的首席執行官馬云曾經說,“如果我們什么都想自己做,那就什么都做不好。我們逐漸認識到建立一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生態鏈的重要性,所以要聯合其他致力于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廠商。”今年以來,阿里巴巴已經先后與英特爾、微軟、思科等國際巨頭達成全面戰略合作。
對于雙方的此次合作,衛哲運用了形象的比喻,阿里巴巴平臺相當于網上的一個王府井大街,有充足客流量的保證。而中小企業在這條大街上可以選擇自己搭建店鋪,也可以選擇由阿里巴巴的團隊來幫助他們搭建。在阿里巴巴與英特爾合作的電腦產品中,將內嵌阿里巴巴軟件來為后者實現店鋪的搭建,并為這些用戶發放門牌號碼,英特爾則負責水電煤氣的接入,并扮演保安的角色。
阿里巴巴對于客流量的信心是有數據支撐的。據《阿里巴巴2008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它的兩個網上交易市場在第一季度末共有2970萬名注冊用戶,較去年同期增長37.3%,占據中小企業市場70%以上的市場份額。交易市場的網上企業商鋪總數達到320萬,較去年同期增長44.7%。
許多業內分析師認為,雙方此次的合作將促進中小企業渠道資源的最大整合與利用。
里昂證券互聯網行業的分析師梁向奕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合作,阿里巴巴能夠對客戶提供更加全面的B2B的網站服務。因為之前其客戶的忠誠度比較低,流動性高,為了留住客戶,必須提供更多的軟件服務,以期更好幫助客戶管理庫存,管理客戶關系。通過和英特爾的合作,提供企業級的軟件服務,可以提升客戶對阿里巴巴這個平臺的忠誠度。
不過,要順利打開中小企業市場也并非易事。英特爾中國大區總經理楊敘對記者承認,十多年來,PC領域的企業一直不斷在推出針對中小企業市場的專用電腦產品,不過,成功的案例不多。阿里巴巴的商務應用能否為中小企業,也為自己開辟出一片天地還有待時間檢驗。
舉步全球化
在保持行業領先地位的同時,阿里巴巴也在積極推進其全球化的戰略目標。5月15日,阿里巴巴與軟銀在日本正式宣布成立合資公司“日本阿里巴巴”。據悉,在合資公司中,軟銀首期投入2000萬美元的日元等值現金,占股65%,阿里巴巴則無任何現金投入,占股35%。阿里巴巴進軍日本的獨特模式透露出與眾不同的全球化戰略。
衛哲對此表示:“阿里巴巴的國際化進程和其他公司不一樣,在海外我們會緊密依賴當地合作伙伴。與軟銀在日本成立合資公司,我們占35%的股份,軟銀占65%。我們沒有任何現金投入,既可讓合作伙伴分享我們的成功,又同時降低了我們國際化進程中的財務投入風險。”
據了解,阿里巴巴對該合資公司雖無任何現金投入,但其于去年12月底專為日本中小企業重新打造的阿里巴巴日文網站,其平臺、技術及客戶都將轉入該合資公司。此外阿里巴巴還將授權合資公司在日本唯一使用阿里巴巴的商標和域名。日本阿里巴巴會先專注于日本進口中國及全球產品的跨境貿易,然后會將焦點擴展至日本出口和日本本地B2B貿易。
在稍前的5月6日,阿里巴巴剛剛宣布與印度最大的黃頁指南和專業刊物出版商Infomedia India Limited成為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雙方計劃進一步擴大在印度的B2B電子商務市場份額。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已經開通了專門針對印度客戶的印度頻道,而此次與Infomedia的戰略合作,將使阿里巴巴擁有一個強大的本地合作伙伴為其提供包括銷售、市場策劃和客戶服務方面的支援。此次合作預計可使阿里巴巴在2008年年末前成為印度主要的B2B網上交易市場,這同時意味著阿里巴巴的新興國家市場戰略全面升級。
衛哲對記者透露:“在海外拓展進程中,我們將日本視為買家市場模式的代表,將印度視為賣家市場模式的代表,只要做好這兩個海外拓展模式,就可以將這些經驗成功復制到歐美、東南亞等一系列國家。”
事實上,阿里巴巴在上市之前就已經開始布局國際化戰略。2007年4月,阿里巴巴在香港特區成立了客戶服務中心和消費中心。10月,阿里巴巴在瑞士日內瓦設立歐洲總部和歐洲第一個客戶服務中心,主要目標客戶集中在英國、意大利、法國、土耳其、德國。12月,阿里巴巴與通用電氣達成深度戰略合作。至此,阿里巴巴已經在人口最密集的亞洲、歐洲、美洲三大洲建立了自己的客戶服務中心,也完成了馬云的“阿里巴巴的全球化發展中,美國、日本和歐洲這三個市場一定不能丟”的預期。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阿里巴巴集團的全球布局已然清晰,在日本他們會借助軟銀及雅虎日本在當地的互聯網的統治地位,而在美國和歐洲,其與雅虎的戰略合作關系,必將更好地提升和促進阿里巴巴在海外的影響力。
也有人對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梁向奕認為,阿里巴巴的經營模式很簡單,跟eBay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很多人在瀏覽網頁,但是并沒有實體在線交易,很多交易都是在線下完成,中小企業在線支付的習慣也還沒有養成。所以,她認為盡管這個市場潛力巨大,但阿里巴巴要走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