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人們基本上看不到韓國以外的汽車在大街上飛馳,韓國的官員不論地位高低,大都乘坐本國品牌的汽車。盡管日本汽車幾十年來都在攻韓國市場,但效果似乎一直不佳。歐洲及美國的高檔車尚能切入韓國市場,相應的,一些在美國市場上占有相當份額的高檔車在韓國也賣得不錯,如“雷克薩斯”經常在韓國的高檔車銷售量中拔得頭籌——韓國人堅信“雷克薩斯”是一款美國車,其實它是日本豐田旗下的車型。
日本汽車企業在做美國市場的營銷時,為美國富人專門設計了一款不使用豐田品牌,不在豐田銷售店銷售的“雷克薩斯”車。如今這款“美國車”終于打進韓國,成為韓國街面上少有的外國車中的一員。在國外大市場上,專門設計一款面對當地消費者的轎車,這在日本企業那里并不新鮮。

盡管日本汽車企業面對美國、歐洲經濟衰退,痛感在先進國家擴大市場已經非常困難,把開拓的眼光轉向了中國,日本企業在中國銷售的汽車越來越多,但真正為中國開發一款轎車的現象,在2007年以前誰也沒有看到。
現在終于出現變化了。
本田推出“理念”
在2008年4月20日第十屆北京國際車展上,廣州本田執行副總經理付守杰宣布,廣州本田推出自主品牌“理念”,國家有關部委領導為其概念車揭幕。盡管距離“理念”真正進入百姓家還要等待一些時間,但畢竟是首款合資企業為中國消費者量身打造的產品,這在本屆北京國際車展上頓時成為了一個亮點。
付守杰說,“理念”是廣州本田擁有的自主汽車品牌,也是繼“本田”之后廣州本田經營的第二個品牌。“理念”的含義是指理想和信念,是每個人對生活的期待和對未來的憧憬,指經過長期的理性思考及實踐所形成的思想觀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是指導人類實現其理想和夢想的根源。
之所以用“理念”來命名廣州本田的自主品牌,表明廣州本田發展自主品牌是基于對未來的規劃,是一項經過深思熟慮、科學評價的企業戰略行為。也表明廣州本田經過十年的不斷積累,有信心站在全球汽車產業的高度,研發和制造出具有國際水準的自主品牌產品。
外形上,“理念”簡約、大氣的前臉造型配合凌厲的前大燈,塑造出自信與沖勁;一氣呵成的側面車身主線條結合前傾的輪廓帶來新一代蓄勢待發、活躍動感的風格;層次豐富的尾部以細膩的線條與前臉造型相呼應,展示著新世代的時尚潮流觸覺。
以根植于“未來感”與“夢想”的設計理念,“理念”詮釋了未來生活時尚與潮流風向,激發了中國新生代對未來的無限想象,創造出無可比擬的感官沖擊力和獨樹一幟的未來潮流。
在北京車展上,廣州本田為“理念”專門設計了一個展位,在主推產品之外,很能引人注目。車展前后的中國媒體對“理念”給予了相當多的關注,一時間平面媒體、電視網絡都在聚焦“理念”,但日本媒體似乎比較冷淡。北京車展時,日本媒體擔心“理念”會成為削減成本的代表,與中國媒體的熱烈歡迎形成了很大的反照。
65萬臺的目標,需要新概念
2008年,本田在中國的產銷目標為65萬臺,比2007年要增加20%。本田與大眾、通用、現代之間的競爭也將越發激烈。實現新目標,無疑需要新概念:在各個外資汽車廠家只考慮自己品牌,開拓中國市場的時候,本田另辟蹊徑,打出了親民概念。盡管2010年廣州本田“理念”品牌轎車才有望正式投產,其后將陸續推出全系列車型,但畢竟是為中國定制的產品,其親民的特點還是非常鮮明的。
從1999年廣州本田生產的第一輛轎車下線,到2001年5萬輛,2002年10萬輛,2005年的50萬輛,再到現在的65萬輛,日本汽車廠家中,本田雖然在不能在產量上與豐田、日產比肩,但在中國市場顯示了比豐田、日產要靈活得多的特點,取得的效果也特別的大。
對于本田的這個特點,汽車評論家賈新光對《經濟》說:“本田把在海外成功的產品引入中國,并進行了適應性改進。”在1999年,為了改變原標致車型落后的產品導入戰略,當時的廣州本田直接導入了本田在全球同步的戰略車型——雅閣,而當年此款雅閣車是在北美剛剛上市的最新98款。如果和當時的幾大企業對比,人們會發現,上海大眾導入的桑塔納、神龍導入的富康,在國外市場上根本算不上有太多亮點的車型。本田在雅閣之后推出的奧德賽、飛度、思迪,等等;是其全球同步的先進車型。
本田是先拿成功的車型來中國,在站穩了市場之后,又開始先于其他廠家一步,專注于中國品牌的開發與生產。
邁開“中國品牌”第一步
付守杰表示,依托廣州本田強大的研發體系、制造體系和營銷體系,“本田”和“理念”兩個品牌將攜手共進,傳承本田和廣州本田的企業文化,為顧客提供超越期待的產品和服務,不斷給顧客帶來新的喜悅。
本田公關部對《經濟》雜志說,“理念”的誕生,標志著廣州本田進入雙品牌運營階段。一方面廣州本田將繼續導入“本田”品牌的產品,堅持本田全球最先進的技術與品質標準,體現“先進技術、值得信賴”的品牌價值,另一方面,廣州本田的自主品牌“理念”,則被寄予立足中國、走向世界的期許。本田自己對“理念”予以了很高的期待,希望“理念”能整合運用全球先進的汽車技術,充分考慮中國消費者的價值觀和消費習慣,以“時尚、動感”為設計方向,完美詮釋中國式的現代生活品位。
付守杰則強調說:“我們首先是面向中國市場推出一個品牌,因為在現階段,車型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品牌,品牌才能夠貫穿始終,而這只是工作的第一步。”
廣州本田自主研發方面的新舉措,得到國內其他合資品牌的響應。東風本田隨后表示,在不太長的時間內,也將會有同樣的舉措。
而一汽豐田銷售公司總裁毛利悟接受《經濟》雜志的采訪時,特別強調了豐田汽車為中國消費者做的車型上的改造。“我們在中國生產的卡羅拉,要比日本及其他國家的卡羅拉更寬更大,在乘用空間考慮了中國消費者的用車特點。”毛利總裁說。豐田尚未發表其中國品牌的汽車戰略,但從豐田在美國汽車市場上追求高貴、時尚的“雷克薩斯”車的開發上看,豐田今后也會拿出各種方式,來回應中國消費者需求的。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消費市場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幾年以后上升為第二大汽車生產國的趨勢也已經非常明了。在中國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是合資企業車型,且多為直接引進,僅有個別車型做了本土化改進。開發為中國消費者歡迎的車型已經勢在必行,本田的“理念”也許會成為其他廠商的一個不得不追求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