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所在的那家國企破產后,我彷徨失意。人近四十,多處應聘受挫。那時,一個朋友邀請我到他的公司上班,擔任剛剛成立的外貿開發部經理。良機突降,我既驚喜,又惶恐。
得知我轉入一個完全陌生的新領域,在大學教過英語的父親鼓勵我,四十正當創業時。你英語底子薄,我可以當家庭教師;國際貿易程序不熟,看專業書“進補”;我的學生有的當企業老總,可以提供貨源;沒客戶上網找。有了這幾條,我相信你能把出口生意做起來。
經父親指點,我腦海里清晰了起來。我原來給單位一把手當文秘,對電腦操作還比較熟悉,當務之急是找到合適的國外客戶。登錄專業的貿易網站,我這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我能供應的商品掛在賣方站點后,很快“釣”到了兩家歐美大客戶。他們提出用MSN網聊價格等細節,我有些為難。父親說:“不要怕,我就坐在你旁邊當翻譯。”
那一陣,看了客戶的購買意向,父親用很正規的商業英語讓我作答。見我用語規范,所供應的商品完全符合要求,客戶信心大增。達成了初步意向,其中一名歐洲客戶提出,要親自來考察工廠后,才能簽訂正式合同。
僅上崗3個月,就引來了1名大客戶,當老板的朋友喜不自禁。在客戶到達前一周,父親上圖書館,請教他大學里的同行,弄懂了商談和簽訂出口合同的整個程序,然后他再悉心地把專業知識傳授給我。父親還不放心,客戶抵達后,他全程陪同,臨時釋難解惑,彌補我考慮不周的地方。
那位高鼻凹眼的客戶見始終有一位老者陪同,對他那口純正的英語驚訝不已。簽完合同,客戶說:“宋先生,如果沒有猜錯,這位老先生應該是你的父親吧!”我笑著說YES。客戶高興地說:“這么有經驗的老人給你當顧問,我就放心了。希望以后合作更愉快。”
有了父親的鼎力相助,今年上半年我創造了簽訂100萬美元的出口合同,并實現了30萬人民幣贏利的佳績。現在,朋友為我安排了兩名助手,還給我配了專車。
其實,父親也是邊干邊學,因為教過英語,對如何做外貿業務、怎樣和老外打交道等觸類旁通。正是有了父親這個“優良資源”,我上手快,如虎添翼,與一項全新的行業成功地實現了對接。從中我不僅重塑了人生的自信,也體會到了親情的至貴。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