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以來,四川汶川發生的大地震緊緊揪著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心。人們關注震區每一個村落的災情;人們期待每一片廢墟下生命的搜尋;人們企盼每一個受傷人員得以及時救治……生命高于一切!災情就是號令!海內外中華兒女緊急行動起來,投入風雨兼程的千里大馳援,投入曠世罕見的生命大營救,投入感天動地的愛心大奉獻。一幅幅團結協作、抗震救災的動人畫卷在神州展現。
這次大地震,震級之高、破壞之大、涉及之廣、營救之難,都超過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0多萬解放軍、武警、公安、消防官兵好似“活菩薩”和“保護神”,拼搏在救災第一線;各省市區醫療隊伍,為救活傷員瀝膽披肝;中央各部、各省區市、社會各界組織的大批救災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災區人民面前;更為感人的是在數千次余震的頻發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流著熱淚,奔走在汶川災民的身邊,和廣大軍民一起,無畏地面對余震的嚴峻考驗。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愛國名將林則徐作為座右銘的詩句,正是當今中國領導人和普通軍民悲壯實踐的寫真。此情此景,震撼了全世界。美國、日本等各國媒體毫不掩飾地表達欽佩之情;世界政要也紛紛發出高度的贊許。他們認為國人在大災面前團結從容、處變不驚,有序、有效、有力地救援災區,充分凸顯出中國領導和人民一往無前的團結和自信。
歷史是最好的見證。中華民族在種種大災大難面前的硬骨頭精神,傳承千年,所向披靡。在追求民族復興的進程中,全民浴血奮戰趕走了外國侵略者;在蕩滌封建專制舊政權的斗爭中,前赴后繼建立起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在鏟除浩劫和貧窮中不屈不撓,爭得溫飽,走向富裕;在打開國門、堅持改革中,義無反顧開創出全球化大潮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大災就是大難。大難如大考,考驗著一個民族的領導力、凝聚力和堅不可摧的自信力。天搖地動,摧不垮萬眾一心的鋼鐵意志;橋毀路斷,斬不斷心心相系的骨肉深情。抗震救災,是對我們泱泱大國團結自信精神的新洗禮,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互信互愛的新凝聚。人們有理由深信:抗震救災的勝利,一定屬于偉大的中國人民!■